彭汝砺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自有澄波照眼明”: - 诗意解读:这里的“澄波”指清澈的波浪,它映照着眼睛,使得观者眼前一亮。诗人用此来描绘琴渚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琴渚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 关键词注解:澄波、照眼明(形容景色美丽) - 赏析: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琴渚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 2. “偶题琴渚亦强名”: - 诗意解读
【注释】黎阳:在河南省浚仪县。大佛:指佛像。微尘:极小的尘埃,比喻法相细微。百千妙法:指佛法深奥。寄:寄托。微尘:极小的尘埃。更向人间见大身:即“更向人间见大身”意为更在人间显现出广大的法身。何怪:哪里值得奇怪。黎阳:在河南省浚县。七十尺:一丈七尺。当时广倍百由旬:指当年所建大佛比当时的印度摩揭陀王都城那烂陀寺(梵语Namakaya,古印度佛教中心)还大。 【赏析】本诗写大佛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子育见冰开因去雄州南池想亦泮矣冰解春池水波平,南州美景入眼明 译文: 春天来临时,冰雪融化,湖面变得平静。站在雄州的南面看池塘,仿佛能看见蓬莱仙山的景象。 注释: 1. 雄州: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北部。 2. 南池:指雄州的南面的一个池塘。 3. 云中想见小蓬莱:在云端中可以看见蓬莱仙山的幻影。 4. 东君:春神或春神的象征。 5. 留待朱颜使者来:等待春天的使者,即春风,带来生机与活力。
【解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年)冬,诗人在长安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友人的祝愿之情。 第一句“往来道路好歌谣”,意为:往来道路上到处是歌唱的歌谣。 第二句“不问南朝与北朝”,意为:不问南方还是北方。 第三句“但愿千年更万岁”,意为:只希望一千年再过一万年。 第四句“欢娱长只似今朝”,意为:欢乐娱乐长久地就像今日一般。 【答案】 记使人语呈子开侍郎深之学士二兄
注释: 望云岭:眺望着云岭。自古:从古至今。北口:指北方的入口。五十里:约五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其三:到达岭上后,南北使者各自准备了三杯酒才走。是:表假设的语气词。 白首功名意已阑:到老也没有实现功名的意思。阑(lán):完、尽。 正如飞鸟倦知还:就像疲倦的飞鸟知道回家一样。 苍茫杳霭云深处:茫茫一片,云雾缭绕在山的深处。苍茫:迷茫。杳霭(ǎo):模糊不清。 说是燕然旧勒山
注释: 愁思岭:诗人所居之处,因愁思而命名。 少狂千兔秃诗毫:形容笔锋锐利如千只猛兔的牙齿一般能刺穿纸面。 醉看真珠酒滴槽:酒香浓郁,宛如珍珠般晶莹剔透。 白首不堪论往事:到了白发之年,再也无法谈论过去的事情了。 清尊只可慰徒劳:只有美酒才能安慰我徒劳无益的苦闷。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诗人饮酒作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首句“少狂千兔秃诗毫”
注释:你我虽身处异乡,但彼此都想知道对方是否安好,却无从询问。看着天空中的雁群向南飞去,我不禁想起家乡衡阳的亲人。我的马匹也不认识山的远近,只能看到眼前北山峰头已经越过了南山。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七言绝句。首句点明题旨,写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向远方的亲友问及自己的近况;二、三两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怅望”和“未尽”,写出了他因身在异乡而感到的孤单无助和迷茫惆怅。末句以马之不识南北
梅子 梅花树上的梅子枝,在春天里还挂着花。 诗翁触景皆思乡,不必风前唤子规。 注释 梅子:指未完全成熟的梅子。 道上人家:指道路旁的农家。 背春:与春天相反的季节。 离离:茂盛的样子。 诗翁:作者自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题大庾岭北驿》。诗人在旅途中看到路边的梅子树上挂满了梅子,不禁想起了故乡的梅子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道上人家梅子枝”
【注释】 板桥:地名,指今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境内的板桥镇。 西山:指资中西部的山峦。 曲折:指山势弯曲蜿蜒,起伏跌宕。 北溪:指安岳县城北面的一条小溪,流经板桥镇。 十里平:意为平坦,没有曲折的道路,指板桥地区道路宽敞平坦。 可喜:值得高兴。 高田:指土地较高的地方,即山地。 一半有秋成:指在高地上种植庄稼的人已经收获了一部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七绝诗。首句写景
妇人面涂黄色,被官吏告称是瘴气所致。问之,她回答说这是佛家的一种妆饰。 有位年轻女子名叫细娘,真珠络成发髻,脸上搽着黄粉。 觉得奇怪,怀疑她是因患瘴气而染上了这种颜色;墨吏们则自鸣得意地说,这不过是佛家的妆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