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杳霭冲融烟雨间,攀跻经涉几重关。 洞天见说非人世,何似蓬莱海上山。 注释:烟雨朦胧,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攀登经过重重关卡,形容旅途艰难,也暗示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考验。洞天指仙境中的洞穴,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朱萝洞的美丽和神秘。何似蓬莱海上山,意思是哪里比得上蓬莱山上那美丽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舅氏和仲游的一首七绝诗
这首诗的意境是诗人对观音菩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观音的敬仰之情。 注释: 1. 寄观音: 指的是寄托自己的心愿或者愿望给观音菩萨。 2. 能老: 意味着能够长久地保持年轻,不被时间所侵蚀。 3. 踏水穿云: 描述了诗人想要像观音一样,通过修行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4. 翠萝: 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女子的柔美和坚韧。 5. 情知不恋旧时窠:
这首诗是诗人在鄂州崇阳县的麻步住宿时,向一位村翁问路时所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楼山名的怀疑和对自然世界的感悟。 第一句“高山人唤作南楼”,诗人用“人”这个词来形容“高山”,表示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称呼和理解。而“唤作南楼”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将高山描绘成了一座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建筑物。这里的关键词是“唤作”,意为被人们赋予某种特定的意义或名称。 第二句“便作篇章说事由”
【注释】 1. 六月:夏季。日如丹:太阳如同火红的丹砂,比喻夏日炎热。蜡屐:用柏叶裹成的鞋底,夏天穿可以防止虫咬。 2. 云居:梵语的音译,指佛教中的僧人。蚤:早。自寒:比自己还冷,即很冷。 3. 蜡屐:用柏叶裹成的鞋底,夏天穿可以防止虫咬。 4. 游山看蜡屐:去山里游玩,穿上柏叶裹成的鞋。 5. 濯尘冠:洗掉帽上的尘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诗人的眼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考核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中标题的内容、注释、诗中的重点句等理解作答即可。“戴天虽重莫辞勤”意思是说:即使戴着头顶的帽子承受着沉重的天罚,也不怕辛苦,不要推脱。“力尽何能报一分”意思是说:我虽然竭尽全力,但报答的太少了,只占自己力量的一小部分啊。“我有此诚嗟不待,自怜终世不如君”意思是说:我有这样的诚心和感慨,不需要等待,自怜终身不能比得上你啊!
注释:在炎热的中伏时节,我为母亲的病而动念。既然母亲已经动了念头,我就日有微情地想着她。 浮生处处托慈云,大热清凉一变新。 希望佛力更能为法雨,愿令四海都无尘埃。 赏析:这是一首佛教赞颂诗。诗人借佛菩萨的慈悲为母治病,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佛菩萨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无边、能普度众生的信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色彩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选为佛、官后所写,他以“第一”自谦。 首句“瑛首坐访及颁示四颂”,瑛指僧人元瑛,他来此拜访并颁发了四首赞文,赞扬了这里的法事。 次句“而有选佛选官俱第一之句”,这里说元瑛不仅赞颂了佛法,也赞赏了僧人们的修行和功德,因此被选为佛、官之首。 第三句“既赓元韵因寄末章”。元瑛已经吟诵完自己的诗句,就寄给作者这首诗作为最后的回应。 最后一句“众生与我俱无别,师亦难为第二人”
【注释】 非爱山林避市廛:不是喜爱山林躲避尘世的喧嚣。 一枝安隐寄残年:一枝是比喻,意思是说,在枝头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寄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愿望;安隐是指安静、隐居,寄的意思是寄居。 新泉:指泉水。这里指山泉。 人天:佛教术语,泛指人间和天界。 五味禅: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提倡直指人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假相,没有真假善恶之分,因此禅宗强调用“空”来看待一切。这里的“诸方”指各方。 赏析
注释: 不道云居行路难,临歧留约待初寒。 不道:不说,不提。云居:这里指云居寺。庞公:唐代著名隐士,字巨源,曾任荆南节度使等职,晚年在鹿门山结庐而居。此处借指云居寺里的高僧。祇(zhī)野冠:衹是戴一顶野草做的帽子。 先烦寄语诸尊宿,莫笑庞公祇野冠。 先烦:请多麻烦。诸尊宿:各位僧人。庞公:指庞德公。祇野冠:衹是戴一顶野草做的帽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向云居寺的僧人表达自己的隐逸之志
注释:江上的波浪起伏,月亮在波动的水面上翻腾,细雨吹风突然降临到我的门前。溪边的酒店究竟在哪里呢?我看到了渔村的灯火明灭。 赏析:此诗是作者夜泊江上时所作。首句写江上景色,次句写江上天气,第三句以“忽”字点出时间之短促。末两句由江上景物过渡到渔家生活。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