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河东桥亭因久废而未用,欲将其移至菜园之中,以为老人的游息之地。遂作《移菜畦亭子》一诗,请公权先生为之作序。 全家归住白云中,旧地新成半亩宫。 簇簇要添垂柏翠,纷纷已出小花红。 自知北海恩怀厚,况是东邻路径通。 到得落成应不负,携壶先约醉春风。 注释: ① 白云中:指隐逸的生活。 ② 半亩宫:指隐居的地方。 ③ 簇簇:形容众多。 ④ 北海:这里指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诗人,曾任冀州刺史。 ⑤ 东邻
【注释】匡庐:指庐山。苍颜:苍老的面庞。重湖:两湖,指江西的鄱阳湖和洞庭湖。翠色:青绿色。润泽为霖:滋润大地,恩泽普施。坚高:高大坚固。 【赏析】此诗是马太守应马融之请而写的五首《寒林》诗,其中第三首最为人所传诵。诗人在诗中用“苍颜”、“重湖”、“翠色”、“润泽”、“坚高”等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并抒发了自己对马融的景仰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开阔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题目为《和念一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冈陵盘泊土湖深,蛟蜃伏藏山鸟吟。 “冈陵盘泊”指的是山丘之间,地势平坦的地方;“土湖深”则形容湖水深而浑浊,可能是由于泥土沉积或污染物导致。“蛟蜃伏藏”指的是蛟龙和蜃气隐藏在水下,这里可能指代了某种神秘的生物或者自然现象。“山鸟吟”则描绘了山林间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的情景。 2. 大雪埋云冬寂寞,乔松夹竹昼阴森
和马太守五首·寒林 平湖如鉴见寒林,谁作高亭据静深。 到海水源终有本,从龙云影自无心。 芰荷一片随幽赏,鸂鶒双飞近醉吟。 顾我倦游归欲早,寒门独觊数窥临。 注释: ①平湖:平坦的湖面。鉴:镜,指镜子。 ②谁作:是谁修建? ③高亭:高大的楼台。 ④到海源:指源头。终有本:终究有根源。 ⑤从龙云:像龙一样在天空中游走。云影:云的形状。心:心思、意念。 ⑥芰(jì):菱叶,也称为菱
【注释】 和毛正仲:作者与友人毛正仲唱和的诗。 危:险峻,高峻。 见书三赋彼崔嵬:见到他的《三赋》,感叹他的文章气势雄伟。崔嵬(cuī wéi):高高的山。 细缘狗脊仆肩病:指杜甫因疾病而卧在床上,不能骑马。缘:顺着,沿着。 曲转羊肠车辙摧:指杜甫因病不能骑马而步行,道路崎岖不平,车轮在车辙中曲折行进,被摧折。羊肠:弯曲如羊肠。 晨鹊卜知书信到:早晨,喜鹊报信说书信到了。 夜星占见使华来:夜晚
和马太守五首·寒林 平林十里看深秋,疏影横斜翠欲流。 日晚小舟维别浦,天寒飞鸟浴沧洲。 傍山畦径村村远,近水轩楹事事幽。 欲赋祇惭非太白,酒卮独觊一朝酬。 注释与赏析: 1. 平林十里看深秋:在秋天的林中,视线所及之处是一片平静的树林,延伸至深深的秋季之中。这里的“平林”描绘了一种宽阔而深远的景致,而“观”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欣赏之情。 2. 疏影横斜翠欲流
逸老初开池上亭,使君钟鼓乐新成。 宝林自有湖山助,定水何曾风浪生。 雨过淡云迷岛屿,日长幽鸟下檐楹。 扁舟远泛沧浪碧,可避时人笑独清。 注释:逸老指的是隐士,初开池上亭意味着刚刚建成了池上亭。使君是太守的自称,钟鼓乐新成表示刚刚建成了新的钟鼓乐。宝林指的是美丽的树林,湖山助表示湖山为池上亭增添了美景。定水何曾风浪生意思是说即使有风浪也从未影响过这里。雨过淡云迷岛屿意思是雨后的天空中淡云飘动
【注释】 寄提举朝议丈:写给提举朝议的长官。提举:宋代州郡主管财政、司法、水利等事务的官吏。朝议:指朝廷中议论政事的人。丈:尊称对方。 安稳青云喜得舆,寂寥穷巷忆回车。 安闲:安适。青云:喻官运亨通。回车:指回到京城。 灌畦搰搰知同病,游刃恢恢想自如。 灌畦:灌溉菜地。搰搰:象声词,形容锄草的声音。 游刃:比喻技艺熟练。恢恢:广大无边的样子。 暇日:闲暇的时候。 驰千里驾:指驾车奔驰。
【注释】 寒林:即《寒食题张十八侍御新馆》一诗中的“冷食”一句。 万竹娟娟:形容竹林茂盛。娟娟,美好的样子。 禅师:僧人,指马太守。 本支:这里指竹根、竹节。 间出:中间生出的。 秀实:竹子的嫩芽。 长留:长久留存。 应接:应对。 杖藜(lí)栖鸟:拄着拐杖的老者在树枝上栖息的鸟儿。 嵇阮:指魏晋时期著名的两位名士嵇康、阮籍,他们以放浪形骸、不拘礼法而著称于世。 方归治剧材:即将回归治理国家大事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离群已是四年秋,昔是少年今白头。”:诗人表达了与朋友分别已有四年的时间,从昔日的青春少年到如今满头白发,岁月变迁让人感慨。 我们逐句进行译文解读。 1. “旧日雁池应好在,多情睢水会东流”: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在雁池相聚的情景,那地方依旧存在,而他们却已各奔东西。 2. “更贫尚有箪瓢在,已见谁能度数求”:尽管生活贫困,诗人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