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朴
首先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1句:“镫残漏尽未停披,一卷淋浪白傅诗。” - “镫残”可能指的是夜已深沉,灯笼即将熄灭。“漏尽”意味着深夜已深,时间接近尾声。“披”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打开或翻阅书卷,暗示着阅读的开始。 - “一卷淋浪白傅诗”中的“淋浪”是形容书籍的文字流畅而富有节奏,“白傅”可能是指白居易,他是唐代著名诗人。这里的诗可能是白居易的诗歌集。 第2句:“独坐浑忘通夜永
这首诗描绘了峡口听雨的景色,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下面逐句解析: 1. 子规啼咽打头风:子规,即杜鹃鸟,其叫声凄厉,常被用来象征离别。这里用“啼咽”形容它的声音。打头风,即迎面而来的风,可能是指峡谷中吹来的风。这里的关键词是“子规”(代表杜鹃)和“打头风”,分别代表了自然景象和感受。 2. 十二巫山曲曲笼:巫山,位于长江三峡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著称。这里的“曲曲”意味着连绵不断。笼
【注解】 题李畏吾乌岩图: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对同乡李畏吾的《乌岩图》一诗的和作。畏吾(1039—1118),字伯舆,号东野,李之仪的族叔,曾官中书舍人、集贤殿修撰。 赢粮可悔出山时:意思是说,如果当初没有出来为官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有这样的辛苦了。“赢粮”指携带干粮,意即“带干粮”。“悔”意为“懊恼”,指后悔当初没有出来做官。 南州一檄犹堪喜,东阁重来独较迟:意思是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蓬心的王丈,他为诗人绘制了一幅阻风图,并用琅玕赠给诗人。诗人对这幅画赞不绝口,并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酒醉之后被寒风吹醒的情景。他还提到了桑下和画中的元素,感叹自己的离情别绪。 首句描述了雪浪霜涛的美景,但写起来并不难。次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王丈赠予的琅玕的喜爱之情。第三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酒醉后感到身体发热的情景,以及梦醒后江水的声音逼近枕头的寒冷感觉
雪浪霜涛写不难,琅玕赠我碧云端。 夜来酒散怜肌热,梦去江声逼枕寒。 桑下风枝还一证,画中云树亦三叹。 离情别绪君尤甚,少日中书接凤翰
子规啼咽打头风,十二巫山曲曲笼。 上峡雨后悬溜外,极天寒到暮云中。 秋声牢落高唐路,客思凄迷蜀道丛。 等是萧萧时节异,江南烟侣问巴东
坐听乌声客自悲,赢粮可悔出山时。 南州一檄犹堪喜,东阁重来独较迟。 绕树星稀怜夜永,将雏头白数归期。 天南啮指何人痛,华实根心本一枝
镫残漏尽未停披,一卷淋浪白傅诗。 独坐浑忘通夜永,相看又是十年迟。 青衫江上人还健,红板声中酒莫辞。 最是长安行乐处,红墙银汉起人思
洪朴,字素人,号伯初,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下面将对洪朴的基本信息、文学贡献、艺术特色等进行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 - 洪朴生于乾隆辛卯年,这一信息为研究其生平提供了时间线索。 - 洪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还是一名进士,这表明其学术与文学成就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尊重。 - 在官场上,洪朴曾任顺德知府,这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地方政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2. 文学成就: - 洪朴创作了大量作品
洪朴,字素人,号伯初,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下面将对洪朴的基本信息、文学贡献、艺术特色等进行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 - 洪朴生于乾隆辛卯年,这一信息为研究其生平提供了时间线索。 - 洪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还是一名进士,这表明其学术与文学成就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尊重。 - 在官场上,洪朴曾任顺德知府,这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地方政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2. 文学成就: - 洪朴创作了大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