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诗句 万化之源,万物之母。 - 注释:万变的起源,所有事物的母亲。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都源于一个源头,这个源头是包容所有事物的母亲。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根本联系和统一性。 德被河沙,量包海宇。 - 注释:德行广布如河沙般广阔,气量大如海之广大无垠。 - 赏析:这句话赞美了天地间存在的道德力量和气魄之大,如同无边无际的河流和浩瀚的海洋一样,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四十二:洗面摸著鼻孔,不知打破漆桶。 园里蓬头道者,全无供养之心,烂却瓜秧瓠种。 译文: 洗脸时不小心打到了鼻子,竟然不知道打破了漆桶。 在花园里蓬头垢面的道人,完全没有供养之心,连瓜果秧苗都被毁掉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展现了禅宗的“不打不相识”和“随缘不变”的道理。 第一句“洗面摸著鼻孔,不知打破漆桶”,描绘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诗句释义 1 弄晴微雨湿春风:描述天气变化时,春意盎然却带有一丝湿润。 2. 柳自青青花自红:柳树依旧翠绿,花朵依旧鲜艳。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色彩斑斓。 3. 寄语游人急回首:告诉过路的人,要赶紧回头。可能暗示着某种离别或改变即将到来。 4. 歌楼不在画桥东:歌楼不再位于原来的地点,画桥东面已不复存在。这句表达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伤。 译文 春日里微风中带着小雨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四十四: 偈子。佛教禅宗语。 有体有用:指佛家所说,一切法皆具足自性。 无正无偏:指佛法的真谛是中道,既不偏向正,也不偏向邪。 一法忽尔:指一乘教说的顿悟成佛。 万法亦然:指大乘教说的渐修成佛。 麻三斤:麻种子的重量,这里指比喻。 乾屎橛:干的粪便。 庭前柏树子:柏树籽,一种植物。 会得:领悟、了解。 不直半钱:比喻非常廉价,没有价值。 【赏析】
注释:水不会冲刷掉它,金子也不会博得金。青天白日,从古到今。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作者以“水”、“金”为喻,借水与金的关系来比喻人世间的是非功过,指出人们应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因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而迷失自己。全诗构思新颖,寓意深刻,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三十七:偈颂,佛教语。即佛经中的偈文,用以说明道理和教义的韵文,是佛教徒诵念的一种文体。“偈”指偈文,“颂”指赞颂。 苍卞山风骨自露:苍卞山,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 太湖水彻底无波:太湖,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哆哆和和:形容声音洪亮、和谐。 【赏析】 此诗描写春天的景色。 第一句,诗人用反衬手法,把时间比作空间,把静止比作运动,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写四季更迭
注释: - 所有现象都远离了分别相,仍然保持其本来面目。 - 春风中的景象如同画卷一般展现在乾坤之间。 - 这是一幅描绘无限江山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以偈颂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一切法离分别相,依前诸相自如如。这里的“分别相”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和看法,而“依前诸相自如如”则是指这些看法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境界
我拥有这无边无际的门户,大地上的万物都收在我手心 如果我有吉祥的麒麟凤凰,就让他们头顶戴角、身披华羽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无尽财富和权力的自信与骄傲。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豪迈的气息,诗人以“泼天门户”来形容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大地一网俱收”来形容自己的影响力覆盖了整个大地。这种自信与骄傲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力量和决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对吉祥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注释: - 丛林:指寺庙。整肃:整顿,使之整齐。更点:重新安排,整顿。 - 粒米: 指一粒米饭。须还粒饭:必须把一粒米饭分成两半。 - 八两: 指八两重的粮食。定要:必须。 - 半斤: 指半斤重的粮食。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寺庙管理与分配粮食的诗,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寺庙管理的严谨和公平。诗人以粒米、八两、半斤作为比喻,强调无论多么微小的事物,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对待。同时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三十六: 是亦刬,非亦刬。 令下无私,棒头有眼。 译文: 无论是对还是错,都毫不留情地铲除掉。 命令下达时公正无私,棒头的眼孔却有灵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关系。诗人认为,无论是对还是错,都应该毫不留情地铲除,这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坚守。同时,诗句中的“令下无私”和“棒头有眼”,也暗示了执行任务的人应该公正无私、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