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注释:大海中,海龟飞翔;天空上,天马腾跃。 一瓶清水,却有五浊恶风;众生界,需要圆通才能具足。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大海、天空和净水等意象,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观音菩萨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慈悲心,能够化解众生界的困扰。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
【注释】 偈颂七十二首 其七十二: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明昧情忘,事理平等。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家经文中的韵文。“偈”即诗篇的意思,“颂”是歌咏之意;“七十二”即一首七十二句或七十二段。这首诗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的一节。偈颂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规律,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合理的,只有用心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一种平怀:一种平静的心态。 泯然自尽:完全消失、消融。
【注释】 何须特地:何必一定要。弄:耍弄、玩弄之意。精魂:指精神、精力。摘叶寻枝:比喻寻章摘句,刻意求取。固是:本来就是。成两橛:指成为两个对立面。同玩:一同欣赏。雨前春:春天即将来临。 【赏析】 这首偈颂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理解和看法。 诗的前两句“何须特地弄精魂,摘叶寻枝我不能”,意思是说,何必一定要去玩弄自己的精神、精力?摘取叶子、寻找枝条,这些行为我做不到呀
这首诗出自《增广贤文》,是一首偈颂,即佛家讲经时所唱的赞颂之词。偈颂通常为七十二首,每首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品。这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某人面对面谈话,然后将话题交付给对方处理的意思。第三句“腕头有力千钧重”,意味着这个人的力量非常大,能够承担起千斤重担。最后一句“谁道通身是水泥”则表达了对这个人的怀疑,认为他就像水泥一样坚硬,不能被打动。这首诗的关键词包括“觌面提来付与伊”、“分明此意没东西”
【注释】 鹭鸶:一种水鸟,脚短而颈长。雪:白色的羽毛。 芦花:指芦苇上的白毛。不似他:不是它的颜色。龙生龙子会:龙生龙,比喻父子相继或兄弟相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鹭鸶与芦花作比,赞颂了自然界的奇观异彩。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鹭鸶和芦花人格化,赋予它们以情感和品格,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鹭鸶立雪非同色”,诗人通过“非同色”三个字,把鹭鸶与芦花、雪三者联系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属于佛教禅宗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声色、见闻等事物的超脱和超越。 我们来解读一下诗句的含义: 1. 声色无依,见闻不立 - “声色”指的是世间的声色物质,即我们常说的五欲六尘,包括声音、颜色、香味、味道、触觉和思维。 - “无依”表示这些声色物质并没有真正的依托或根基,它们只是暂时的存在,没有永恒的实体。 - “见闻”是指我们通过五官所感知的事物,如视觉
注释: 1. 行也是,坐也是。 2. 俯仰折旋,无不是也。 3. 偈颂七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之一,共有72首诗。 4. 其六十五,是指这首诗的第65首。 5. 偈颂,是一种佛教用语,意思是“唱诵”或“讲说”。 6. 俯仰折旋:形容人的姿态多变,没有固定的样子。 7. 无不是:没有不是的。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走路还是坐下,都是如此。人的一举一动,姿态变换,没有固定的模式
偈颂七十二首 其六十六 道个炉中无火时,一团冷焰正腾辉。 深深拨出一星子,未免翻成节外枝。 注释:在没有火的情况下,炉中的火焰依然旺盛地闪烁着。 深深的从炉中取出一颗火星,可能会引起意外的变故。 译文:在没有火的情况下,炉中的火焰依然旺盛地闪烁着。 深深的从炉中取出一颗火星,可能会引起意外的变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炉中火焰的状态。在没有火的情况下,火焰依然旺盛;深取火星可能会引起变故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 - 岸草青青:岸边的草地,绿色且生机勃勃。 - 得自由:得到了自由的意思,可能是在比喻某种事物或生物获得了解脱或者解放。 - 等闲牵著便昂头:形容这种植物很顽强,即使被轻轻抓住也不会屈服。 - 通身露地一般白:形容这种植物全身都是白色的,就像大地一样纯净。 - 莫是山前水牯牛:可能是指这种植物和水牛很像,或者是因为它的形状像水牛。 这首诗的意思是:岸边的草地上,有一株植物
层层落落影团团,切忌当阳着眼看。 直下有无俱不立,白漫漫又黑漫漫。 注释:层层叠叠的影子团团围住,千万不可在阳光当头时去看。 从下而上和从上而下的一切都不存在,白白地漫漫无边,又黑沉沉的漫漫无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树木、山石等景物,发现它们都有一种规律性的特点,即层层叠叠、团团圈圈。这种特点让人联想到人的思绪和心境,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