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最后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元老历三朝”的意思是:曾国荃是历经三代皇帝的人,“古今”意思是:从古到今;“遐迩同悲”的意思:远近的人都感到悲痛。 译文: 曾国荃功勋卓著,恢复东南半壁江山,继文正公培养承平盛世,元老历经三代皇帝,自古以来有几人?
注释 - 秋夜:秋季的夜晚,通常指晚上。 - 蟋蟀啼不止:蟋蟀在夜间不停地鸣叫。 - 虚斋秋夜长:在秋天的夜晚,空无一人的书房显得特别漫长。 - 隔帘见河汉:隔着帘子可以看到天空中繁星闪烁,银河清晰可见。 - 云影淡微茫:云彩的影子在微弱的光线中显得模糊而遥远。 - 竹树弄疏响:竹林和树木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 - 罗衣生嫩凉:轻薄的罗衣因微风而感到凉爽。 - 流萤解人意
胡恩燮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字煦斋,江苏南京江宁人。他是徐州市近代煤矿的创办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洋务官员和孝子,以抗金战争的经历和愚园的园林艺术著称于后世。 胡恩燮生于1824年,卒于1892年,自幼读书并喜好诗文。尽管科举不顺,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文学追求。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攻陷南京城时,胡恩燮的母亲因故留在城中,不幸遭到攻击。面对生死存亡,胡恩燮冒生命危险,保护母亲逃离了战乱
胡恩燮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字煦斋,江苏南京江宁人。他是徐州市近代煤矿的创办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洋务官员和孝子,以抗金战争的经历和愚园的园林艺术著称于后世。 胡恩燮生于1824年,卒于1892年,自幼读书并喜好诗文。尽管科举不顺,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文学追求。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攻陷南京城时,胡恩燮的母亲因故留在城中,不幸遭到攻击。面对生死存亡,胡恩燮冒生命危险,保护母亲逃离了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