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注释: 石室闲坐忆东坡:在石室中静坐回想苏轼。东坡,指苏东坡。 渔舟一叶江吞天:江面上的小船像一片树叶,被江水吞没。 诵翁此句心茫然:诵读苏轼的诗句,心中感到迷茫。 不知何处有此景:不知道在哪里能见到这样的景色。 而今忽堕吾眼前:现在忽然落入我的眼帘。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石室中怀念故乡,回忆起在黄州时看到的风景。诗人在石室中静坐,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渔舟一叶江吞天"
【注释】深村:指偏僻的乡村。玉雪:比喻人品洁白、清高。杵臼:古人用以捣衣的工具,借指家务劳作。齐眉:形容夫妻和睦。专房:专房宠爱。比:相比。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与丈夫之间的恩爱之情。诗中的女子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品德高尚,她不慕荣华富贵,一心一意地忠于丈夫。她的丈夫也对她十分尊重,二人感情深厚。最后一句“犹把房帏比旧时”,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朴实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按照“了解诗意—分析内容和思想主旨—分析艺术手法—阐述情感”的思路来作答。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思想主旨,然后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思路,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或观点态度。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牧童在放牛时,突然听到牛犊惊叫,原来是牛犊把豆苗吃光了,因此牛犊十分生气地竖起尾巴
【注释】 书隐者壁:在墙壁上题写隐者的诗。隐者,指隐居山林的士人。牛衣梦觉山日高:梦中醒来,只见高山之上,太阳正高悬空中。风前犹是巢由世:梦中醒来,仍见有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一个清晨从梦中醒来时的景象。“鹃啼花落春已非,秧老蚕眠雨初霁。”春天已经过去了,杜鹃正在悲啼,花儿也凋谢了。田野里的稻秧长满了,但老蚕却已进入了休眠状态,连雨都已经停息了。“牛衣梦觉山日高
【解析】 题中注释中的“玉麈”“无心”等关键词是本诗的关键词,要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这首诗的大意是:无心拈出玉麈子玩赏,燕儿窥檐静悄悄。独自上到青霞顶头去,闲倚栏杆远望塔尖。 【答案】 题赠枯崖 玉麈无心试出拈,山房春静燕窥檐。 相思独上青霞顶,闲倚栏干望塔尖。 释义:无心拈出玉麈子来玩赏,燕子在屋檐下安静地觅食。独自上到青霞顶上去,悠闲地倚着栏杆远望塔尖
【注释】 玉涧:指溪流。双盘:双曲。略彴(lǎn):弯曲的堤坝。扪虱坐鸡窠(kē):形容悠闲自在,无所事事的样子。煮茶:烧水沏茶。客:作者的朋友。前:前面,指山前。落日:夕阳西下。山路:指山路崎岖难行。多:多,艰难。赏析:诗人以“双盘”、“鸡窠”、“鸡”等词语,写出溪涧曲折蜿蜒、水流湍急的景象;以“扪虱”和“鸡窠”,表现出上人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全诗写景状物生动传神
注释: 在宽阔的郊野上,望不到边际,追随草儿任意东西。 世上千场梦境,人间一阵笛声。 译文: 在辽阔的郊外,望不到边际,追随草儿任意东西。 世上千场梦境,人间一阵笛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自然风光图。首句“芳郊望无际”,以“芳郊”指代广阔无边的野外,用“望无际”形容郊外景色的辽阔。接着两句“逐草任西东”,诗人表达了自己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注释】 山中秋晓:指深秋的早晨,山中。 命策:指秋天,“命”通“令”。 空山风露冷:空旷的山中风清露冷。 野花无数不知名:遍地野花,不知其名。 林丛深处无人问:树林深处没有人来打探。 时吐秋芬一样清:不时地散发着清香,像秋天的香气一样清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山中的景象,以写景为主,兼有哲理。首联“命策空山风露冷,野花无数不知名”写山中秋晓时,秋风萧瑟,寒气逼人,但满山的野花却无人知晓
注释: 1. 飞泉:泉水从高处跌落,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 2. 藓壁轻飞雾雨寒:形容泉水从石壁上轻轻飞溅出,仿佛带着薄雾和寒意。 3. 一帘清漱玉珊珊:形容泉水清澈见底,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流淌的声音也如同玉珠落盘一般清脆悦耳。 4. 游鳞莫羡层澜去:游鱼不要羡慕大浪奔流而去,因为那里水势汹涌,危险重重。 5. 镂雪雕冰满肺肝:形容泉水清凉透彻,仿佛能净化人的心肺肝脏一样。 赏析:
【注释】1.牧童:农村中放牛或放羊的小孩。2.生来:自幼,从出生起。3.少小:年幼时期。4.耕锄:耕种田地。5.敢望:不敢奢望。6.随人角(què)挂书:指跟随别人学习,用别人的书本。7.角:通“校”,校对。8.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农村生活时所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诗中通过牧童的视角,展示了农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人们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