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注释: - 玄驹不可絷:玄驹,即黑色骏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不可絷(zhí)指束缚。 - 若象宁无端:若象,指神话中的神龟,宁无端,意思是说神龟即使被拴住也永远不会停止前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不会因困难而放弃。 - 南柯二十载:南柯,传说中树名,二十载,即二十年,表示经过二十年的辛苦努力。 - 梦觉指一弹:梦觉,醒来;指一弹,比喻事情发展快得令人措手不及。 - 谁云丘垤微:谁云,谁说
蠹鱼 种芸岂辟蠹,无水乃有鱼。 平生破万卷,胸次藏石渠。 何如叶上虫,篆出先秦书。 注释: 蠹鱼:这里指的是蠹虫,一种危害植物的害虫,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蠹鱼”是诗人的自我隐喻,暗指其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种芸:种植芸香。 辟蠹:驱除蠹虫,这里指防止蠹虫危害。 无水乃有鱼:比喻没有知识(即没有水分),就没有智慧(即没有水源)。 平生破万卷:指作者一生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书籍。 胸次藏石渠
我们需要逐句解释这首诗。 1. 山中井 - “山中”表明这首诗是描述一种自然景观。 2. 乾元肇初气,坤母乃六之 - “乾元”指乾坤的开始,“坤母”指地母,“六”可能是指八卦之一,这里用来象征大自然的规律或法则。 3. 谁明爻象意,凿出混沌奇 - “谁明”可能是疑问词,“爻象”指八卦的象征,“混沌奇”指天地未开时的原始状态。 4. 所以击壤民,饮水源不知 - “击壤”是一种古代的游戏
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灯蛾 - 灯蛾是一种昆虫,以其在夜间发光的特性而闻名。在这首诗中,灯蛾可能象征着某种需要光亮的存在。 2. 出暗亦已显 - 这句表明灯蛾在黑暗中也能发光,说明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显"在这里意味着展示或显现,强调了灯蛾的这种特性。 3. 傅翼乃不任 - "傅翼"可能指的是灯蛾借助翅膀飞行的能力。而“不任”则暗示这种能力并非其全部,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充分发挥
【释义】 蟋蟀在炎热的夏季生活在屋壁下,在凉爽的秋天在篱笆旁边发出鸣叫声。我怎能想到它的名字呢?难道它旷达地放弃职责吗?它不想想自己织茧的辛劳,只是徒然地催人纺织。 【注释】 1. 促织:指蟋蟀。 2. 居:生活。 3. 凉秋:凉爽的秋季。 4. 噪(zòu)篱侧:在篱笆旁边发出鸣叫声。 5. 安得:怎么能够。 6. 懒妇:这里指蟋蟀。 7. 旷乃职:荒废了职责。 8. 念:想。 9.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首句解读:“弄珠寄南海,移文讥北山。”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通过书信往来,将珍珠寄托到遥远的南方,同时批评北方的行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背景的人或事持有的态度和评价。 2. 中句分析:“出处虽异位,梦觉同一关。”表达了尽管人们可能身处不同的环境与位置,但最终都面临相似的人生关卡和困境。这可能象征着人生中的共同挑战和经历。 3. 末句阐述
又题纯阳洞 十里扪藤萝,千崖插虚碧。 仰觉云汉低,俯见尘市窄。 小山走委蛇,远水别支脉。 身骑鹪鹩枝,目眇大鹏翮。 更有千载人,幽岩蜕空魄。 朝蹑一片云,夜啸百丈石。 我疑真人去,留此守剑舄。 道人既无心,何事苦著迹。 我有一壶酒,起舞酹仙伯。 松槿虽殊途,宇宙同作客。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释与译文: - “十里扪藤萝,千崖插虚碧。”:走了很远的山路,攀爬在藤萝缠绕的山壁上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蜘蛛 - 轻丝出皤腹,口织不用梭。 - 注释:蜘蛛,一种昆虫。 - 译文:蜘蛛轻轻吐出细丝,用它编织网而不使用梭子。 2. 前身岂虞人,所食在网罗。 - 注释:蜘蛛的前身并不是人类,它的饮食就是网中捕捉的猎物。 - 译文:它的前身不是人,它的食物就是那些在网中被它捕获的猎物。 3. 茆栏亦可罥,如此豸者何。 - 注释:茅草栏杆也可以被蜘蛛缠绕住
诗句释义 1 梳鬟照寒泚,寒泚知贞胸。 - 梳妆照镜时,映出清冷而坚定的容颜,显示出她的纯洁与坚贞。 2. 整鬟摘秋芳,秋芳无冶容。 - 整理好头发,摘下了秋天的花朵,这些花朵虽然美丽但并不掩饰她的真实面貌。 3. 平生几偃蹇,今逐梁君鸿。 - 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挫折和不顺,但最终选择了跟随梁鸿这样的理想主义者。 4. 既甘布裙绩,宁厌短褐舂。 - 愿意忍受艰苦的工作,如编织布裙、纺织等
注释: 四时有佳卉,两股不停探。 花露本清冽,安用如许甘。 蜜蜂辛勤地采蜜,无论春夏秋冬都不停地探寻花间。 花露本身是清甜的,为什么还要苦苦追求甜蜜的蜂蜜。 平生事苦口,气味转不谙。 因为一生辛劳于世事纷扰之中,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反而变得难以品味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蜜蜂勤劳而辛苦的生活状态,以及它对于食物味道的感受。诗中的"四时有佳卉"指的是蜜蜂四季都会寻找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