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君不来,山中底事堪嫌猜。 积雨愁人不可道,至今声迹何寥哉。 竹风微动揽衣起,使我一日肠九回。 君不来,门前日日添苍苔。 诗句注释 1. 君不来,山中底事堪嫌猜: 表达无法理解或猜测山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诗人产生了疑虑和不满。 2. 积雨愁人不可道,至今声迹何寥哉: 长时间的雨天使人感到忧愁,这种情绪难以用言语表达,也找不到任何迹象表明有人来访。 3. 竹风微动揽衣起,使我一日肠九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句的意思理解清楚,然后把握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歌的体裁和主题等。 此诗首四句借古讽今,以“醉”喻乐,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场、官场的厌倦以及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中间六句写诗人的志向与理想,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不贪富贵、清高自守的人生态度,并流露出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
诗句释义: 1. 昼伏夜已动,血人谋其生。 (在白天躲藏着,到了夜晚就行动起来,那些像人一样用血思考的人正在谋划生存。) 2. 不作林中虎,而为帐下虫。 (不成为森林中的老虎,而是要成为帐篷下的寄生虫。) 3. 饥虎有时逢,林密少人行。 (饥饿的老虎有时会碰到猎物,但是树林里很少有人行走。) 4. 微物不可忽,群聚成雷轰。 (微小的东西也不可忽视,它们聚集在一起就会引发巨大的声响。) 5.
子别母,欲别牵衣意何苦。 【注释】:子,儿子。牵衣,拉着衣服不让走。 【赏析】:此首写儿女情深,依依不舍。 海恶宁匪蛟,山饕莫如虎。小大不相弃,高深自为扈。 【注释】:海、山比喻母亲,蛟、虎比喻子女,小大、高深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敬。相弃、自为扈指子女在母亲面前,不因地位、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赏析】:此首写母亲与子女的关系。 万古天地中,何得如母所。披絮成踟蹰,履霜正凄楚。 【注释】:万古天地
【注释】 1)清晨:指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2)露滴露花丛:指露珠滴滴地打在花丛中,像露水一样晶莹。3)黄花泣白露:菊花在晨露的滋润下开放,仿佛是在流泪。4)晞秋风:阳光照耀着秋风,使秋风变得明媚。5)薤露明朝落不落:意思是说,等到明天早晨,薤露是不是会落呢?6)黄华:指黄色的花,这里指菊花。7)独老秋风中:菊花独自在秋风中凋零。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蚊子的活动及其对人的影响。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逐词释义: 1. 白日沿沟渠,中宵隐堂奥。 - “白日”指的是白天,“阴渠”是指暗渠或地洞。 - “中宵隐堂奥”意为在夜晚隐藏于室内或暗处。 - “触处”即到处,“招燎烟”则表示蚊子四处飞来飞去,引起火焰般的烟雾。 - “几人有良帱”,这里的“良帱”指良好的被褥或好的床铺,暗示蚊子叮咬后可能会造成不适或痛苦。 2. 眶睫知若何
蚤 疾跳,像幻影一般快速而灵活。 常笑虱子被束缚在毛发间。 动时,会磨齿咬人,害处是搔痒皮肤。 纤芥何足云,有人喂养菟。 译文: 蚤是一种跳蚤,它们行动敏捷如同幻影,经常被比喻为嘲笑虱子的束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通过牙齿磨刺宿主的皮肉,造成痛苦和瘙痒。虽然微小如微尘,但有人却愿意喂养它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蚤的特性,表达了蚤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蚤的快速跳跃让人们惊叹不已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了一位高僧为弘扬佛法不惜自我牺牲的悲壮诗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头陀成庵主刺血写法华经 - 注释:头陀是指出家修行者,这里指的是一个僧人。他为了学习佛法,选择成为和尚(庵主),并用自己的血液书写《法华经》。 - 译文:这位僧人出家为僧,为了深入学习佛法,选择了刺血的方式,将血液滴在纸上书写《法华经》。 2. 丹书何切切,滴心不滴血
蠹鱼 种芸岂辟蠹,无水乃有鱼。 平生破万卷,胸次藏石渠。 何如叶上虫,篆出先秦书。 注释: 蠹鱼:这里指的是蠹虫,一种危害植物的害虫,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蠹鱼”是诗人的自我隐喻,暗指其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种芸:种植芸香。 辟蠹:驱除蠹虫,这里指防止蠹虫危害。 无水乃有鱼:比喻没有知识(即没有水分),就没有智慧(即没有水源)。 平生破万卷:指作者一生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书籍。 胸次藏石渠
注释: 扪虱:用手摸虱子。 上即居人头,下即居人身:指虱子在人的头顶或身体里。 夙岂为人食,今乃务食人:以前怎么没被人吃掉,现在却专门吃人。 不必劳爪掐:不需要用爪子来掐住虱子。 聊以扪对宾:姑且用这个办法来对付客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虱子的行径比喻人间的是非颠倒,讽刺那些颠倒黑白、欺世盗名之徒。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生动幽默,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