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庭翼
【注释】: 三月晦日,即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芍药,一种花卉。秉烛携樽,手持蜡烛、酒具来到芍药花旁。就药栏,指在花旁。今宵莫作等闲看,今夜不要当作平常来看待。等闲看,漫不经心地看着。凭谁计好留春住,有谁能想办法留住春天呢?凭谁,向谁说。常对花容尽醉欢,经常对着花儿的美丽容颜而沉醉不已地欢乐。 【赏析】: 《三月晦夕赏芍药》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一首。此诗描写的是诗人赏月观花
第一首 摘诗戏赠君达,东涂西抹忘归期。 春风道上挥纨扇,写秃张颠笔一枝。 注释: 东涂西抹:形容随意涂抹,不加选择。 君达:对朋友的亲切称呼。 归期:回家的时候。 写秃张颠笔一枝:意思是用尽了笔墨,把张颠的笔都写完了。 赏析: 此诗以戏谑的口吻赠给张君达,表达了诗人对他诗歌创作才华的赞美。 第二首 摘诗戏赠君达,东涂西抹忘归期。 春风道上挥纨扇,写秃张颠笔一枝。 注释: 春风道上:春风吹拂在路上
【注释】 有感:有所感触而写成的诗。何用多情测未然:为何要用感情去猜测未来的事情。月缺月圆原是月:月亮盈亏变化,本来也是月亮。天晴天雨总由天:天空晴朗或下雨,都是自然的变化,不由人来决定。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景抒情,以月为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无情常在有情先”,说无情的事物总是比有情的事物早出现。诗人把无情之物与有情之人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有情不如无情的结论
芦花 芦花冉冉弄斜晖,十月江天似雪飞。 说与行人休践踏,好将收拾赠无衣。 注释: 冉冉:轻柔地飘动。 弄斜晖:在斜阳下轻轻地摇曳。 说与行人休践踏:告诉过路的行人不要踩踏。 无衣:没有衣服的人,指穷人或乞丐。 赏析: 这首《芦花》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第一句“芦花冉冉弄斜晖”,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下,芦花轻轻地摇曳着,仿佛在跳舞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它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珍视圣贤经典、不轻易将知识传授给他人的思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圣贤经典素心珍":指的是圣贤的书籍(经典)对于作者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们代表了高尚的道德标准和深厚的文化积累。 - "讵肯轻抛借与人":表示作者不愿意轻易地把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分享给别人,这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描绘了一幅清雅淡泊、不图荣利的友情图象,诗人以简洁的文字,把这幅图画刻画得入木三分:友至,我友都从淡以成。家贫不必厚相迎。“友至”,指友人来访;“淡以成”,形容朋友之间交往淡泊,不为名利。“家贫”二句,意谓:贫穷之家不必过分讲究接待客人的礼节;即使只有冷茶招待客人,也算情意深长。 【答案】 ①我友都从淡以成——我的好友都淡泊于名利。 ②家贫不必厚相迎——家中贫寒
注释:楝树花的香气在众花中最为突出,但我笑那些赞美它的人说得太不公平了。因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楝花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的花都比不上它。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楝花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楝花的香气在所有花卉中最为独特,而那些赞美它的人却过于夸张,显得有些不公。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情绪,认为自己应该为这种独特性而自豪。此外,诗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一首 莫嫌此际花垂树,宽俟他年果满枝。 种树类培佳子弟,亟期成就本非宜。 注释:请不要嫌此时花朵垂下了树木,等待它将来的果实挂满树枝。就像培养优秀的子弟,急切希望他成功,但并不是适合他做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是张方平等人送李纲去南方抗敌时,李纲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人以“种树”为喻,希望李纲早日成功归来
柳烟深锁护花开,妒杀鸣鸠倦枕催。 园小未留春日住,墙高不碍海云来。 注释解析: - 柳烟深锁护花开:描述柳树的烟雾浓密,仿佛守护着盛开的花朵。 - 妒杀鸣鸠倦枕催:表达鸣鸠因嫉妒而感到疲倦,其声音催促着它去休息。 - 园小未留春日住:指出园子小,未能让春天长久停留。 - 墙高不碍海云来:即使围墙很高,也阻挡不了来自远方的海云。 赏析:《次韵李笠翁伊园十宜》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注释】 忆昔:回想过去。 谈诗问道微:谈论诗歌,讨论学问。 欣看桃李尽芳菲:高兴的看到园中的桃树和李树都开满了花。 从今一别春风帐:从今以后,我们将分别在春天的花下休息(即睡觉、休息)。 冉冉:渐渐,缓慢。 馀香犹在衣:指香气依然留在衣服上。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回忆从前与友人方文蔚一起谈论诗歌的情景,感到十分欣慰。他们曾在一起探讨诗歌的奥秘,如今将要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