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庭翼
独携春酒玩花枝,袅袅东风褪粉脂。 黄鸟亦知春易逝,尽情啼到月明时。 诗句释义: 1. 独携春酒玩花枝:独自携带着春天的美酒,在花枝下玩耍,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2. 袅袅东风褪粉脂:轻轻摇曳的东风,吹散了花瓣上的粉红,使得花朵更加娇艳欲滴。 3. 黄鸟亦知春易逝:黄莺也知道春天即将过去,所以它们尽情地歌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不舍。 4. 尽情啼到月明时:鸟儿们尽情地歌唱,直到月亮完全升起
小溪碧水涨横滩,蓑笠渔翁钓晓寒。 译文:清晨的小溪碧波荡漾,涨满了横亘的沙滩,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在晨曦中垂钓,享受着寒冷中的宁静。 注释:伊园:即李笠翁。伊园十宜:指李笠翁的十首诗,是作者对李笠翁诗歌的赞誉。横滩:横向延伸的河岸。良友:好的友人。天晚宿:傍晚时分住宿。雨馀看:下雨之后欣赏美景。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小溪、横亘的沙滩
【注释】 甲子:指农历六月初一,即端午。有友数人:友人数人来访。 戏作:即兴之作。承平: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连年烽火眼惊花:连续多年的战乱,让人心如刀割,眼里的花都凋零了。 嘉客:好客之人。云集:像云彩一样聚集。长毛来索茶:长毛,指李自成的农民军;索茶,索取茶叶。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在国家大乱、人民疾苦时所写诗作。诗人以“喜得承平可住家”开头,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期盼。然而
【赏析】 “暑课”,指夏日课业。炎,炎热,这里作动词用。林下,树林底下。黄梿树,一种树名。又向先生来背书,意思是说:一群鸟儿飞落在黄梿树下,又在先生面前背诵经书。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小鸟在林荫下学习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 译文: 夏日课堂结束了,炎炎烈日之下的学习也结束了,我到林间凉亭下漫步,心情舒畅。 一群小鸟飞落在黄梿树上,又在先生的面前背诵着经书
《春晚二首》 粉蝶不同春色去,黄鹂啼罢日初长。 杨花落地须人扫,好倩东风莫狂张。 注释: -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 - 第一句“粉蝶不同春色去”,描绘了蝴蝶离开春色的场景。 - 第二句“黄鹂啼罢日初长”,描述了黄鹂鸣叫后,太阳逐渐升起的情景。 - 第三句“杨花落地须人扫”,表达了春天落花需人打扫的景象。 - 最后一句“好倩东风莫狂张”,借用春风的力量,希望风不要太过猛烈。 赏析: -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 - 诗句: 皎皎中天月,夜夜照独宿。 - 词语解释: 皎皎 - 明亮洁白的样子;中天月 - 天上最中间的月亮;夜夜 - 每一晚;照 - 照亮;独宿 - 独自住宿。 - 赏析: 诗人通过描写明亮的月亮,表达了孤独的情感。夜晚,明亮的月光照亮了诗人独自居住的房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 诗句: 问爷胡不归,强笑安儿哭。 - 词语解释: 爷 - 父亲;胡不归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五月菊》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二句写“五月”重阳,而诗人却误认为在“秋景”,表现出诗人对重阳节的偏爱,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后两句以石榴自比,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难险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答案】 译文:五月时节误以为是重阳佳节,秋天景色怎能胜过夏天?难道是因为霜天多冷淡
解析 1. 第一首诗 诗句:小次西村两载馀,舌耕幸得代犁锄。 - 解释: “小次西村”可能指诗人在西村的小憩或停留。“两载馀”表示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 - 译文: 我这两年多来一直在西村小住,用言语耕种,代替了耕作的劳作。 2. 第二首诗 诗句:飘飖梧叶身犹似,变幻浮云事亦如。 - 解释: “飘飖”描述树叶的轻盈摇摆,“变易”则形容事物变化不定。 - 译文:
注释与赏析: - 一片残阳树:描述的是夕阳下的景色,残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 - 残阳:指太阳即将落山时的景象。 - 无家(wú jiā):这里可能是指鸟失去了栖息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归宿,或者比喻人没有安定的生活。 - 归飞鸟自如:形容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拘束。 - 归飞:指鸟儿归来,自由飞翔。 - 自如:自由自在,不受限制。 - 依栖鸣上下
【注释】 1. 戍妇:指出征士兵的妻子。 2. 工商农圃:泛指各种职业,也指农民、工商业家、园丁等。 3. 谁教郎君:是谁让丈夫去打仗? 4. 郎君:丈夫,这里特指军人。 5. 行役:远行。 6. 金陵:今南京,六朝古都。 7. 落花啼鸟:形容春天景色。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作。首句点明主题,第二句表达对夫君征战的不满和担忧,第三句写自从夫君离家后,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