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此际花垂树,宽俟他年果满枝。
种树类培佳子弟,亟期成就本非宜。
第一首
莫嫌此际花垂树,宽俟他年果满枝。
种树类培佳子弟,亟期成就本非宜。
注释:请不要嫌此时花朵垂下了树木,等待它将来的果实挂满树枝。就像培养优秀的子弟,急切希望他成功,但并不是适合他做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是张方平等人送李纲去南方抗敌时,李纲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人以“种树”为喻,希望李纲早日成功归来。
莫嫌此际花垂树,宽俟他年果满枝。
种树类培佳子弟,亟期成就本非宜。
第一首
莫嫌此际花垂树,宽俟他年果满枝。
种树类培佳子弟,亟期成就本非宜。
注释:请不要嫌此时花朵垂下了树木,等待它将来的果实挂满树枝。就像培养优秀的子弟,急切希望他成功,但并不是适合他做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是张方平等人送李纲去南方抗敌时,李纲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人以“种树”为喻,希望李纲早日成功归来。
【释义】 秋风突然吹散了海棠的芳香,使我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保护它。我凝视着天空中将折桂的明月,管教我们携手吟咏霓裳曲。 【注释】 1. 口占谕三郎:据《明史·杨士奇传》记载:杨士奇在京城任职时,曾口占诗句“风送秋光到海棠”,以表达他对故国思念之情。此诗为杨士奇的一首口占诗,乙丑即乙丑年(明成化十六年)。 2. 海棠香:指秋天的海棠花盛开时的香气。 3. 费我踌躇:让我犹豫不决。 4. 月中将桂折
注释:在药栏上手持烛火,携着酒杯欣赏芍药,今夜不要当作寻常的观赏。 凭谁计划好留春住,经常对着花朵尽情欢乐。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赏花时的心情和对春天的留恋。诗人手持烛火,携着酒杯欣赏芍药,今夜不要当作寻常的观赏,因为这是春天的最后一天,应该好好珍惜。诗人希望春天能停留,常对花朵尽情欢乐,表达了对春天的依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山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夜晚山中的宁静景色,以及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即不随波逐流,也不过于沉溺于世俗,而是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面对生活。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游山梦:游历山间,梦中进入青山。 2. 东风款款夜窗推:夜晚,微风轻轻推动窗子,送来了春日的暖意。 3. 高枕青山入梦来
【注释】 君子:指竹子。节:枝干。禀生:指本性。凌霄:一种攀附在高树上的藤蔓植物,此处比喻竹子的高耸入云,也比喻君子的气节崇高。 【赏析】 咏物诗往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咏竹小诗也不例外。 开头两句“名称君子美如玉,节禀生初身不屈”,赞美竹子的高尚品质。“君子”是中国古代对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这里用来比喻竹子。“名”就是名声,“称”就是称呼,“玉”是指质地坚硬
这首诗是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如: 1. 荞麦荞麦生成速,凉风播去霜飞熟。 2. 开花结子一何易,为饱凶荒人饿腹。 3. 庚申四月干戈扰,全家九口奔沙岛。 4. 归来冷露滴枯秧,万里西风飘奥草。 5. 踉跄来就老农商,及时荞麦莫彷徨。 6. 千钱一斗买渡江,三升一亩布忙忙。 7. 连宵甘露下高秋,密密银花开满畴。 8. 黑黍枝枝压倒头,刈来不亚稻粱收。 9.
【注释】 识得好生化机:识得天地间生灵的造化规律。 从来不伤微蚁:从来没有损害过微小的蚂蚁。 公然坦荡无妨:毫不掩饰、毫无顾虑。 何必藏头露尾:不要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面目。 【赏析】 《书窗见鼠昼行戏作》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一只小鼠在白天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没有一点顾忌,也没有一点担心,它完全不受约束,没有任何束缚。诗人看到这种情景,不禁赞叹道:“识得好生化机,从来不伤微蚁”
楝花二首 终于楝子始于梅,花圃应羞与并栽。 蜂蝶知无香艳采,纷纷飞过粉墙来。 注释: 终于:终于开花了。 始于梅:从梅花开始。 应羞与并栽:应该害羞地一起栽植。 粉墙:白色的墙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楝子花的开放为线索,描绘了楝花盛开时的景象和蜜蜂、蝴蝶对其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巧妙地将自然界的万物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首句“终于楝子始于梅”
诗句:溪畔谁家放晓烟,如丝如缕绕前川。 译文: 清晨,谁家在溪边升起了袅袅炊烟,那烟雾像细丝一样缠绕在前方的河流之上。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乡村早晨画面,诗人通过“溪畔谁家放晓烟”这一景象,为读者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晓烟象征着新的开始,给人以希望和活力。而诗人紧接着以“如丝如缕绕前川”形象地描绘出晓烟随风飘散的情景,增添了几分柔美和诗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
注释:只因为在春天阴雨连绵的天气,所以烹茶时总担心柴火会因为湿气而难以点燃。晴空下突然看到窗外溪边柳树,还惊讶地想那是不是邻家开始烧晚饭了,袅袅炊烟升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乡村生活的场景。首句“只为春来阴雨绵”,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接着,第二句“烹茶常怕湿柴煎”,进一步展示了农民在雨天里的生活状态
西村的荷花池,一亩大如素绢的池塘, 自从我来后,才种上荷花和蒲草。 但被鹅鸭牛践踏,连年未能舒开花苞。 今年行禁,禁止放牧,水清花发美且都; 薰风荡漾青钱浮,不久荷莲将茂盛。 朵朵潘妃步轻盈,亭亭翠盖争前趋。 清香飘散入天衢,晶莹晓露照明珠。 不仅艳丽绝尘区,风光堪比小西湖。 早晨傍晚在陂塘,花容只与老人娱。 可怜偏僻无人赏,常常取酒独倾壶。 画工今代未必无,倩他绘出莲花图
第一首 摘诗戏赠君达,东涂西抹忘归期。 春风道上挥纨扇,写秃张颠笔一枝。 注释: 东涂西抹:形容随意涂抹,不加选择。 君达:对朋友的亲切称呼。 归期:回家的时候。 写秃张颠笔一枝:意思是用尽了笔墨,把张颠的笔都写完了。 赏析: 此诗以戏谑的口吻赠给张君达,表达了诗人对他诗歌创作才华的赞美。 第二首 摘诗戏赠君达,东涂西抹忘归期。 春风道上挥纨扇,写秃张颠笔一枝。 注释: 春风道上:春风吹拂在路上
楝花二首 终于楝子始于梅,花圃应羞与并栽。 蜂蝶知无香艳采,纷纷飞过粉墙来。 注释: 终于:终于开花了。 始于梅:从梅花开始。 应羞与并栽:应该害羞地一起栽植。 粉墙:白色的墙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楝子花的开放为线索,描绘了楝花盛开时的景象和蜜蜂、蝴蝶对其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巧妙地将自然界的万物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首句“终于楝子始于梅”
注释:楝树花的香气在众花中最为突出,但我笑那些赞美它的人说得太不公平了。因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楝花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的花都比不上它。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楝花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楝花的香气在所有花卉中最为独特,而那些赞美它的人却过于夸张,显得有些不公。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情绪,认为自己应该为这种独特性而自豪。此外,诗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句:溪畔谁家放晓烟,如丝如缕绕前川。 译文: 清晨,谁家在溪边升起了袅袅炊烟,那烟雾像细丝一样缠绕在前方的河流之上。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乡村早晨画面,诗人通过“溪畔谁家放晓烟”这一景象,为读者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晓烟象征着新的开始,给人以希望和活力。而诗人紧接着以“如丝如缕绕前川”形象地描绘出晓烟随风飘散的情景,增添了几分柔美和诗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
注释:只因为在春天阴雨连绵的天气,所以烹茶时总担心柴火会因为湿气而难以点燃。晴空下突然看到窗外溪边柳树,还惊讶地想那是不是邻家开始烧晚饭了,袅袅炊烟升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乡村生活的场景。首句“只为春来阴雨绵”,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接着,第二句“烹茶常怕湿柴煎”,进一步展示了农民在雨天里的生活状态
【注释】 君子:指竹子。节:枝干。禀生:指本性。凌霄:一种攀附在高树上的藤蔓植物,此处比喻竹子的高耸入云,也比喻君子的气节崇高。 【赏析】 咏物诗往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咏竹小诗也不例外。 开头两句“名称君子美如玉,节禀生初身不屈”,赞美竹子的高尚品质。“君子”是中国古代对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这里用来比喻竹子。“名”就是名声,“称”就是称呼,“玉”是指质地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