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君子美如玉,节禀生初身不屈。
直到凌霄未有心,清虚如此自超俗。
【注释】
君子:指竹子。节:枝干。禀生:指本性。凌霄:一种攀附在高树上的藤蔓植物,此处比喻竹子的高耸入云,也比喻君子的气节崇高。
【赏析】
咏物诗往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咏竹小诗也不例外。
开头两句“名称君子美如玉,节禀生初身不屈”,赞美竹子的高尚品质。“君子”是中国古代对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这里用来比喻竹子。“名”就是名声,“称”就是称呼,“玉”是指质地坚硬、洁白无瑕的美石。“节禀生初身不屈”,意思是说竹子的本性和生命力刚强,即使生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屈服。“禀”是禀受的意思,“生”是生长的意思,“节”指节间盘绕处,即竹的茎干。“初”是最初的意思。“不屈”的意思是不屈服。这两句诗人通过赞扬竹子的美好品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第三句“直到凌霄未有心”,用凌霄来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凌霄是一种攀缘于高树的藤本植物,它的根紧紧地附着在大树枝上,向上蔓延,直冲云霄。它之所以能够攀到这么高的地方,是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诗人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竹子的高风亮节,说明竹子的节操坚贞,意志刚强。
最后一句“清虚如此自超俗”,诗人用清虚来比喻竹子的纯洁高雅。“清虚”在这里指的是清白而空虚,没有杂质的意思。“自超俗”则表示超出一般世俗的境界。整句话的意思是,竹子的节操清高,气质洁净,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