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玮
晚眺 晴暄冬十似春三,景色天然画意参。 斜日枫林浓淡赭,小风荇渚浅深蓝。 归耕尚未芜三径,老学犹思结一庵。 阒寂柴门无客到,好寻农圃共闲谈。 注释: 1. 晴暄冬十似春三:晴朗的冬天仿佛春天一样温暖宜人。 2. 景色天然画意参:景色如同画卷般美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3. 斜日枫林浓淡赭:夕阳映照下的枫树林,色彩斑斓,浓淡相宜,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4. 小风荇渚浅深蓝
虞城杂感八首其八 广乐仙璈已倦听,眼中突兀旧山青。 无多林壑供文藻,如此风华汨性灵。 枕熟黄粱成独醒,帆回沧海算曾经。 长哦撷遍樊南集,寂寞天涯正对萤。 注释: 1. 广乐仙璈(áo):泛指盛大的音乐演奏。 2. 眼中突兀:眼中突然出现了山峰。 3. 无多:不多。 4. 林壑(hè):山林和水谷。 5. 风华:风采和才华。 6. 汨:沉溺。 7. 黄粱梦:出自《北史·卢思道传》的故事
虞城杂感八首 其七 云横西北路盘盘,积雨空岩翠已干。 吾谷依然枫叶尽,鸽峰无恙草堂寒。 鹤归城郭应非旧,龙去山川未改观。 伫立疏林斜照里,停杯薄醉不成欢。 注释: 1. 云横西北路盘盘: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像蜿蜒的山脉一样,布满了整个西北的天空。 2. 积雨空岩翠已干:积雨后,岩石上长满了青翠的植物,但现在这些植物已经干了。 3. 吾谷依然枫叶尽:我的山谷中的枫树已经完全枯死了。 4.
【注释】: 虞城杂感八首 其六 十日居然比上农,清晨登陇辨横纵。 萑苻遍地难安枕,荆棘中原未息烽。 呵壁已无天可问,种桑只有海能容。 我家曾辟桃源洞,灵境如何不再逢。 这首诗是诗人在虞城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赏析】: 《虞城杂感八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共八首。这组诗以咏叹虞城中的田园风光为主,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注释: - 江风吹雨湿行装:江风带着雨水,湿润了行装。 - 作吏何如觅句忙:做官与写诗哪个更忙? - 已笑官衔同画饼:已经嘲笑那官衔如同画饼不能实现。 - 莫教法制困探囊:不要被法律的条文束缚住。 - 秋声半落银河里:秋天的声音仿佛从银河中落下。 - 海气遥通贝阙旁:海水的气息似乎能通向皇宫(贝阙)旁边。 - 斗大孤城萧瑟甚:一个孤零零的古城显得格外凄凉。 - 梧阴寂寞井苔苍
霜花傲骨得天怜,人境高寒玉宇连。 疑是万梅移邓尉,待招双鹤语尧年。 西风黄叶先干瘪,北窗残枝尚丽妍。 昨日迎冬今日雪,岸容萧瑟到郊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霜花傲骨得天怜 - 霜花(霜花)是秋天特有的现象,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花。这里的“傲骨”形容了霜花的坚韧
诗句释义如下: 未甘浊世隐狂奴,文体犹矜别富吴。阿阁几曾巢瑞凤,延秋何忍听啼乌。 译文如下: 我不愿在浑浊的世界中隐藏我的狂傲,我的文风仍然矜持而独特,不同于富饶的吴地风格。阿阁曾经栖息着吉祥的凤凰,但秋天里我不忍去聆听那些悲鸣的乌鸦。 关键词解释: - 未甘浊世:不愿意生活在污浊的世界中。 - 隐狂奴:隐藏自己的狂傲。 - 文体犹矜别富吴:文风独特,与富饶的吴地风格不同。 - 阿阁
和师郑辛亥十一月诗史乙集刊成自题其后用原韵二首 其二 十载骚坛孰主奴,名家江左渺钱吴。 失栖群似林间鹊,偏好应如屋上乌。 削简几经雠亥豕,弃官原不为尊鲈。 寂寥故国空文藻,校订残编一叹吁。 注释: 十年来一直在骚坛上辗转起伏,谁是真正的主人?名家的声誉在江南地区依然如烟。 失去栖息的地方如同林中的喜鹊一样无家可归,而那些偏爱的人则如同屋顶上的乌鸦一样孤独。 整理手稿几乎经过了整个夜晚
这首诗是作者在《师郑邮示诗史乙集刊成自题》中的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满目关河故国秋,谷音凄厉远征搜。 “满目关河故国秋”,意思是看到眼前的山河景象,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这里的“关河”指的是中国的地理界限,而“故国”则指的是曾经生活过的国家或地方。秋天是一个充满哀愁的季节,所以诗人在这里用“秋”来表达他的感受。 凋零吴会英才集,寂寞长安月旦州。
这首诗是诗人在辛亥年间(1911年)自题诗史乙编的和章,名为忧吁集感题其后叠前韵二首。以下是对每句的注释: 南柯鹪寄几春秋——南柯一梦,比喻诗人自己的创作生涯,像一只鹪鹩一样短暂。 诗事还将旧梦搜——诗人想要重新挖掘过去的诗歌创作。 风雅衰微成季世,河山破碎恸神州 ——这里提到了“风雅”和“风骨”,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学标准,而“季世”是指末世,“神州”则是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诗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