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初
【注释】 百井:指晋阳的百井。晋阳,古县名,今属山西。 才出并州第一程:才离开并州(治所晋阳),就是从并州出发了。 凭高百井见孤城:凭倚着高楼,望见晋阳城内的一座孤城。 潇潇风色今如此:如今,这潇潇风雨的景象还是这般。潇潇,风雨声。 却忆梅花雪里行:想起梅花在雪中开放的情景。却,反语,意思是“还”。 【赏析】 《百井》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写远行,次句写近观,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牧牛图”,这是一道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题目。解答此题时,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的赏析。本诗首句写诗人看到一幅牧牛画,画面上是流水苍烟、绿树坡,青山牛背、饱经过,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平生的安排。二句诗人由画面想到自己的一生,他一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生活艰辛,辛苦地扣角歌唱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竹林七贤图”,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第一句中“横流”“百战身”等词,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与不屈。第二句中的“独有”二字,写出了他独特的个性:超逸旷达、不羁放纵。第三句中的“苦”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得意之情。最后两句则写出了对友人的祝愿,也表明自己要效法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四位“竹林七贤”一样潇洒放诞。 【答案】 译文: 我胸怀壮志,面对沧海横流
【注释】 凌德荣:字子升,北宋人。竹石图:指《凌氏宗祠竹石图》,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所作。翠影抽空弄晚凉,雨苔含碧渍秋光。 漫山桃李春风底,不似幽人意味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雅的山水画卷,以竹、石、花、木为画面主体,用淡墨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图画,使人仿佛置身其中,领略其中的意境。 首句“翠影抽空弄晚凉”,用一“弄”字,将“翠影”与“晚凉”巧妙地联系起来
【注释】 剪破湘云:指湘妃竹,传说尧舜时代有娥皇、女英两位姐妹,长居九嶷山(今湖南永州),溺于潇水,遂化为湘水之神。她们居住在洞庭湖,驾着青牛车,在洞庭湖游览。她们的泪洒在湘江里,便形成了斑竹(即湘妃竹)和斑竹叶。 澹:淡泊。 横:指画幅的横向布局。 浓:指画幅的色彩浓重。 远:指画中的景物深远。 此画:指盛教谕家藏山水图。 黄尘:指人间红尘。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注释: 1. 细溜津津涌石尖:形容油井的石油像细流一样从井底涌出,流到石头的边缘,发出“汩汩”的声音。 2. 云腴隐隐复暹暹:形容石油的颜色像云朵一样洁白,又像山峦起伏,层层叠叠。 3. 银釭满贮燃灯坐:形容石油像银色的灯笼一样充满整个油井,照亮了周围黑暗的环境。 4. 似向东川看井盐:比喻石油就像东川出产的盐一样珍贵,值得一看再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油从地下涌出的场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首先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赏析。“瞿塘图”是题目,写在诗的前头,点明这首诗写的是瞿塘这个地方,“瞿塘”是地名,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为长江三峡之一。“事去已千古”,指瞿塘关被收复后,已有千年了。“芦荻花飞两岸秋”描写的是瞿塘关一带的自然风景,“芦荻”指芦苇、荻草,“秋”指深秋。“四海升平有今日,卧吹箫管到杭州”
【注解】 1)书字崖:地名。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有书字崖题名石刻。 2)苍崖丈五高:形容山的高大。丈五,一丈五尺。 3)昔人:指前人。诧(chà):惊异,感叹。边劳:边防上的辛苦。 4)二百年:从唐初到宋代。 5)蒿(hāo):野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所写。诗中所指“书字崖”即指位于四川合江县的书字峡,是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峡谷,长二里多,两岸山壁峭立,水声轰响。诗中说
【注释】 王浚:晋代大将,曾率水军攻吴,大败。楼船:指战船。如椽笔:形容文笔锋利,如椽木一样。气压吴山第一峰:比喻文章气势雄壮,压倒一切。 【赏析】 《赠史紫微参政》是唐代诗人杜甫为赠给当时任御史中丞的史敬忠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王浚楼船顺流东下、势如破竹的气势开篇,接着用“谁知更有如椽笔,气压吴山第一峰”来赞扬史敬忠的文章。 此诗起首二句点明时间地点,王浚楼船顺流东下,声势浩大
【注释】1.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2.元气:比喻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文章伯:文章的领袖。4.使君: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5.风棱:比喻威武雄壮的军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向雷按察表达自己忠诚报国的决心和希望。首句以“文章伯”赞美雷氏为中州之主,意在表明其地位崇高、才能卓越。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以及自己决心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雷氏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