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明确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结构,概括诗歌内容,然后逐句解读,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本题要求赏析诗句“良夜偕金友,高堂对玉觥。元方今老大,第五渐时名。”的妙处。首先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妙处,注意要结合注释。 【答案】 良夜:美好的夜晚。 金友:指好友。 高堂:高大的厅堂。 元方:元植
【注释】 风雨复风雨,萧条只暗窗:指连日的大雨,使人感到凄凉萧索。雨声如雷,使窗户紧闭。 昏沈真似病,垒块未能降:形容身体因连续的暴雨而生病,又因不能外出活动而更加郁闷。 亦有到齐酒,其(qí)如隔楚江:有美酒可以畅饮,却因被阻隔在楚国,无法与亲友一起共饮。 出门觇(chān)雨色,檐滴正淙淙:出去看天气如何,发现雨水正在淅沥地下着。 【赏析】 这是一首写雨的诗。首句“风雨复风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无处堪逃俗,高楼远市廛。 - 注释: 无处堪逃俗 - 没有地方可以逃避世俗的纷扰。 - 译文: 找不到一个能逃离世俗的地方。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无力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香云消永日,法雨近诸天。 - 注释: 香云消永日 - 指香烟缭绕,时间仿佛被拉长。 - 译文: 香烟缭绕,似乎让整个日子都变得漫长。 - 赏析:
立春后六日为分岁会,后八日为除夕。 注释:立春后第六天是分岁大会,第七天就是除夕。 译文:立春后的第六天是分岁大会,第七天就是除夕。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立春后的日子,分别有分岁大会和除夕。其中“立春后六日为分岁会”表示在立春后的第六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而“后八日为除夕”则是说在立春后的第八天,也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柏叶开新会
幽栖 高枕非逃世,幽栖自寡营。 宦情方朔淡,家累向平轻。 岁月忧何事,渔樵共此生。 空亭对酒处,白雪满江城。 注释: 1. 高枕:指安心睡眠,无忧无虑。非逃世:不是逃避世俗生活。 2. 幽栖: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3. 方朔:即东方朔,西汉时期的大臣和文人,以直言进谏著称。这里是以方朔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却很清闲。 4. 家累:家庭负担。向平:汉代人,字子平,隐居不仕,与世无争
携尊江上 郭外同君去,清尊对水涯。 寒潮鸣草径,积雪耀平沙。 小艇乘流急,人家逐岸斜。 流连归路晚,高柳乱啼鸦。 译文: 我们一同离开城郭,来到江边,手捧酒樽对着江面。 寒潮吹过草丛,发出声响,积雪闪耀在平静的沙滩上。 小舟顺着水流急速前进,沿岸的人家随水而建、倾斜。 我依依不舍地留恋着回家的路,傍晚时分,高高的柳树上,黄莺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边送别的诗
《挽周老师九首》是明代文学家袁宗道所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周老师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师友情谊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下是对这组诗歌逐句的解释: 1. 首诗解读: - 诗句“万里南归路,柔条一夕衰”描述了诗人面对周老师去世后的凄凉景象。 - “阴风生宰树,磷火照孤帷”描绘了夜晚墓地中的阴风和磷火,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悲伤的氛围。 - “不尽羊昙泪
【注释】 立春后六日为分岁会:指立春后的第六天是新年的开始,人们互相拜年。 三彭元不问,二仲喜能来:彭、仲均为古代官名,彭为司空,仲即为少傅,这里代指官员。 人惜年光逝,诗逢暮雨催: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又逢黄昏,诗人感慨万千。 家园当胜日,幽兴转难裁:家有胜景,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心情不佳,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词以“除夕”为主题
注释: 1. 朝来独倚栏,尊酒若为欢:早上独自倚靠在栏杆上,举杯饮酒好像在庆祝欢乐。 2. 春换江头绿,年催镜里丹:春天将大地染成绿色,岁月催人,镜中的面庞也渐渐显露出红润的容颜。 3. 迂疏生事简,懒慢见人难:我性情迂阔疏懒,做事不拘小节,见到人也显得懒散迟钝。 4. 何计消闲昼,苍筠好自看:如何打发这无聊的日子,还是看看苍劲的竹子好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在春天独自饮酒
幽栖 岂是云霄客,居然江海人。 径惟羊仲过,壁以马卿贫。 俯仰终何意,疏慵好乞身。 已拼闲岁月,甘老故乡尊。 注释: 1. 岂是云霄客:难道我是那些高居云端的神仙吗? 2. 居然江海人:我竟然成为了一个像江河和海洋一样的普通人? 3. 径惟羊仲过:只是我曾经像羊角哀一样度过。 4. 壁以马卿贫:就像司马迁(马丞相)一样贫穷。 5. 俯仰终何意:我抬头四望,心中满是感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