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金
注释:宋僧容藉(jiè)宋僧传,意思是宋代的僧人传授(或说记载)了关于画的绝句。独坐扁舟七百年,意思是独自坐在扁舟上度过了七百年。蔬笋味除开士气,意谓除了吃蔬笋之外,别无他味,可以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春蚕吐茧笔丝联,意思是春天蚕儿吐茧,就像用笔勾勒出细线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画家的诗。诗人首先指出这位画家是宋人,然后赞扬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认为他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
【注释】 1. 题画二首:指作者自作的两首题画诗。 2. 烽熄:烽火熄灭,指战事结束。 3. 鸿蒙:苍茫广大的样子。 4. 太古风:远古时代的风气,这里指远古时代的景象。 5. 榛荟(zhēn fèi)满山中:榛树和灌木丛生满山中,榛荟,榛树与灌木。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自题所画之境而作。第一首写战争结束之后,人们从战乱中解脱出来,感叹宇宙苍茫,万物复归自然。第二首则描写战后荒凉的景象
【注释】 上乱山:登上险恶的山路。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地僻寻诗夥:偏僻的地方,容易找来许多诗歌。夥,通“画”。 归来对月删:归来后,对着月亮删改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游览时所作。 首句“携筇(qún)上乱山,日暮迟迟还”,意思是手持竹杖登山,太阳落山时才缓缓下山回家。诗人用“携筇”二字,表明他登山时拄着筇杖,而“上乱山”则表明他登山的山势十分险峻。 次联“地僻寻诗伙
【注释】 粗:粗大。箑,一种古代用羽毛或兽毛做成的扇子;三首:指三次。顶易秃中书:头顶容易秃掉,是说头发稀薄。中书:官署名,汉、魏时为尚书省,晋以后为中央官署。力若遇强敌:力量好像遇上了强敌。迅扫一回过:形容笔势很快。回:旋,回旋。斗瓦砾:形容笔势像在斗架一样激烈而有力。 【赏析】 这首诗写书法。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把书写的过程描绘得如戏剧一般生动形象。 第一句“顶易秃中书”,顶,即头,顶容易秃掉
第一首: 粗箑三首墨痕深,笔翰生风墨未沈。 毫乾俄化煤,笔湿易成滓, 不是锥画沙,粗绝犹锯齿。 注释:用粗箑画的三首诗,墨迹很浓重,笔锋生风,墨未沉定。笔尖干燥,一碰就变成灰黑色的墨渣,不是像锥画沙那样笔画细而清晰,而是线条粗犷有力,如同锯齿一样。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使用粗箑画诗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注释: 画粗箑三首下笔笔端响,往还力倍驱:形容用笔有力,挥洒自如。 此翻经险峻,蜀道亦平途:意思是说虽然这画的山水艰险曲折,但也是通向成都之路,所以也可以说是一条平缓的大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险的山水仍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诗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含义,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共有四个意象。首先分析第一句“心醉暮天云”,这里的关键词有“心醉”、“暮天”和“云”。 注释: - 心醉:形容内心被深深吸引或陶醉。 - 暮天:傍晚的天空,暗示时间已晚。 - 云:自然景观,常作为诗中的象征元素。 赏析: 这一句通过描述诗人对天空云彩的深深陶醉,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第二句“离奇思不群”,这里的关键词汇是“离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作的背景及作者情况,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最后进行比较评析。此题注意结合“寄语画者流”一句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谨”“横逸”等词语在诗句中表达的意思。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自己创作绘画之事,“拈一枝笔”指用笔勾勒;“时得而时失”指有时得到,有时失去。第三句是说给画家说的,意思是
释义: 高树在暮色中横卧,飞花如雪照人眼明。 四周环绕的是锦绣般的锦缎,画意与诗意交融在一起。 注释: 1. 高树暮烟横:高树在暮色中横卧,形成一种宁静的画面。 2. 飞花照眼明:飞花如雪,落在人眼上显得明亮。 3. 四围围锦锈:四周环绕着锦绣般的锦缎。 4. 画趣杂诗情:画意与诗意交融在一起,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
【注释】 偶:偶然。敲:推敲。过誉:过分地赞美。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偶画忘工拙”,说明他作画时,完全沉浸在艺术创造的意境中,忘却了自我。“佳诗任细敲”,则是说他在吟咏诗句时,也像绘画那样,不拘形式,随意挥洒,而不受传统规范的束缚。这两句是说作画和吟诗都应随心所欲。 “莫将诗誉我,过誉转疑嘲。”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自己写出的好诗而自傲,否则会让人怀疑你是因为才高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