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金
注释: 1. 山径入修竹,高冠敞野服。 译文:山路通向茂密的竹林,头戴高冠穿着敞阔的野服。 赏析:诗人以山径引向茂密的竹林开篇,通过写“高冠”和“敞野服”两个关键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林间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自在。 2. 脾睨行翠微,云泉快耳目。 译文:放眼远眺,只见翠微之间云雾缭绕,泉水叮咚悦耳动听。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眼前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释义】:我画了一幅画,但是没有诗意的表达,所以迟迟不能完成。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画”自喻,表明自己虽善于作画,但缺乏诗情画意,所以迟迟不能完成。全诗表达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绘画的热爱,另一方面是缺乏诗意的表现,因此迟迟不能完成。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也表现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认真态度
【注释】 题画七首:诗篇名。 倦棹:疲倦的船。 载书归:装载着书籍回家。 山人:隐士或山中人。 无别事:无所事事,指隐居生活。 排日白云围:形容山人整天被白云环绕着,过着闲适的日子。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一位山中隐者的闲适生活。 第一句“倦棹载书归”,诗人以“倦”字点明自己归心似箭的心情,以“载”字说明自己满载而归。第二句“江帆带夕晖”,诗人写自己乘着夕阳余晖,驾着渔船归来
释义:世间纷扰如浮云般飘渺,闲暇时我常垂钓消遣。 心志宁静自在无拘,烟波浩渺任我逍遥。 注释:世事:指世间的纷扰杂事。 薄:飘渺。 一钓竿:指钓鱼。 万重宽:形容水浪浩瀚无边。 赏析:这是一首写钓鱼诗,诗人以垂钓为题材,借以表达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世态炎凉、人生如梦的图景。第三句则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境界。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心态和境界的赞美和肯定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读懂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最后欣赏语言表达的美感即可。本题是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 “雨后散流霞,云凝山半遮”:意思是说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霞,云朵凝聚在山峦的上空,把山峰遮住。 “幽人无别事,独坐数归鸦”:意思是说幽居之人没有什么烦心事
注释:拄着拐杖登上高山,只见万里无际的烟霞。心地宁静,任凭思绪飘远,竟然看到东方出现了月亮。 赏析:诗人登高嵩山,以杖策登山,意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杖策”是拄着拐杖的意思,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艰难与辛劳。登高后,眼前豁然开朗,视野变得无限广阔,只有万里无际、渺无人烟的烟霞,这让人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想象,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澄心”即保持一颗清静的心态,“纵遐眺”即放眼远望
注释: 喜欢欣赏江边的风光,但久久徘徊在无人的地方。 空旷寂寞,四周天地都变得寂静了;耳目为之一新,仿佛置身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江边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风景之美,以及诗人在此地的孤独、寂寥之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我弹起琴,面对飞泻的瀑布,声音潺潺,如同相和之声。 抱出尘之想,却不知秋天已至冬天。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琴声与瀑声相合,意境清丽。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
日日白云乡,拈毫岁月忙。 古人难梦见,惭愧说倪黄。 注释: 1. 日日白云乡:形容画室中常年有白茫茫的云彩,给人一种宁静、超脱的感觉。 2. 拈毫岁月忙:指画家用笔如拈取云朵般轻盈,但在这忙碌的岁月里,却常常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 古人难梦见: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画家或文人很难在作品中真实地表现自己,或者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 4. 惭愧说倪黄:倪黄可能是古代著名的画家或文人
注释:山童(指隐士)背着素琴,随意在山水间抒发自己的内心。弹罢之后兴致未减,心中所思念的人还在远方的山峰上。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写意手法描绘了一幅山林隐士幽居的画面。前两句写“山童”负素琴游山玩水,随处写心。后两句写“山童”弹琴吟咏后仍兴致勃勃地继续作画。全诗意境清新淡雅,富有诗意和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