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已别延陵又送君,骊歌岐路不堪闻。深情千尺春江水,可抵红桥月二分。 译文:在西园为你饯别,再次送你离开。骊歌响起时,我们分别在歧路。你的深情如千尺春江之水,足以抵消红桥月光的一半。 赏析:汪紫珊的《西园饯别图》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作。诗中“已别延陵又送君,骊歌岐路不堪闻”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不舍与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无奈。"深情千尺春江水,可抵红桥月二分"则以生动的比喻
诗名:题巴臬使 看剑引杯图 其一 孙星衍 东阁风流乍许窥,披图宛对浣花诗。 贾生自愧相知晚,不见吴公作郡时。 注释 《题巴臬使看剑引杯图》是清代著名诗人孙星衍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此诗通过描绘巴臬使的风采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东阁风流”指的是东阁的雅士们,他们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浣花诗”则是指杜甫的《蜀相》,这是一幅画,描绘了浣花溪畔的景色和诗意
``` 绿蚁频斟座上清,青萍时听匣中鸣。 浮云只似人间世,学道心平事亦平。 注释: - 绿蚁频频地斟满酒杯,座上清光闪烁; - 偶尔能听到匣中的琴声,清脆悦耳; - 浮云仿佛只是人间的一场梦,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世间的事也能平息如水。 赏析: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向往。 - 首句“绿蚁频斟座上清”通过描写斟酒的动作
注释:我在自己的住宅旁边建了一座梅子阁,从来没有在邓尉山放舟游玩。 摩挲尺幅梅千树,五月披裘作卧游。 抚摸着尺幅之梅(指画卷),仿佛有千树梅花在眼前;五月里穿着皮衣欣赏梅花(即“卧游”),真是妙不可言。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题赠给六梅阁诗册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虎丘和邓尉山的喜爱之情。他自诩为梅阁主人,自结庐傍虎邱,表明他喜爱虎丘胜景。而对邓尉山则未曾有过游历。虎丘以“虎丘风月”名闻天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能力。首先,读懂诗句内容,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生僻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西园”是诗人宴饮的场所。《旧唐书·王勃传》:“勃嗜酒,善属文,年十七,作《斗鸡檄》以刺朝。”《新唐书·文艺传》:“勃嗜酒,善属文。时人谓为‘神童’。”“紫珊”“紫阳真人”,指道士。“紫阳真人”是道教传说中的吕洞宾,他经常在西园设坛讲道。“紫珊”
注释:这是一种幽静芬芳的花朵,等待着欣赏者的到来,它的数量虽然很少但却绝艳无比,难以寻找。 孤根有一日可以离开空谷,看取它那赤诚之心换得纯洁之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花鸟的诗,诗人以蕙为喻,借物抒怀,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情怀。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吟咏着江南的萧瑟秋景,仿佛是杜牧之的诗声。萧萧的暮雨中,我倚靠着船舷,迟迟没有动笔。那山中的秋天景色如此清晰,更写出先生回船时的情形。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以诗人对友人严小秋忆秋图的赞美和思念为内容。首句“吟煞江南杜牧”,是说作者在怀念江南之时,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杜牧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行》这首诗。第二句“萧萧暮雨倚声迟”
注释:莺鸟在啼叫,鲜花绽放,春日的节令温馨宜人。我们再次在邗江之畔停泊画船,与友人相送。 西园的风景依旧如旧,而秋天的柳树又飞上了白色的棉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在春天的西园相别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季节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题巴陵使君新亭》,其中“看剑引杯图”是第四首。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以清雅闲淡著称,善于写景状物,尤长于写山水田园。 首句“循良治谱本兼儒”描绘了一位既懂法律又通儒学的官吏形象。这位官吏在处理公务时,既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又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学识修养。
【注释】 旬宣:周代的官名,相当于后来的“大司寇”。 心迹无私比太清:心和迹都无偏颇,像天上的高洁。 于公:指唐代著名宰相于志宁。益精神:增加精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在任御史大夫时写的,他因敢于直谏而闻名,但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权贵。这首诗就是他在担任巴州刺史时写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清廉正直的向往。 首句“旬宣到处有仁声”,意思是说,无论是在何处,只要行善积德,都会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