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宣到处有仁声,心迹无私比太清。
电扫公庭稀讼牍,于公把酒益精神。
【注释】
旬宣:周代的官名,相当于后来的“大司寇”。
心迹无私比太清:心和迹都无偏颇,像天上的高洁。
于公:指唐代著名宰相于志宁。益精神:增加精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在任御史大夫时写的,他因敢于直谏而闻名,但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权贵。这首诗就是他在担任巴州刺史时写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清廉正直的向往。
首句“旬宣到处有仁声”,意思是说,无论是在何处,只要行善积德,都会得到好评。这反映了作者对仁政的渴望和追求。
“心迹无私比太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心迹清白,没有私心,如同天空中的明月一样高洁。这是作者对自己清廉政治理想的一种表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激励。
“电扫公庭稀讼牍”,意思是说,在公正严明的环境中,诉讼案件很少,官府的文书也很少。这是对一个公正严明的政治环境的赞美。
“于公把酒益精神”,意思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像于志宁这样的贤人饮酒,可以更加振奋精神。这里以于志宁为榜样,鼓励自己也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是对一个高尚人格的追求和赞美。
全诗通过描绘一个公正严明、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贤人的敬仰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