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注释】 巴臬使:指唐代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任内治理有方。吴咏:指宋代诗人苏轼。庾公楼:指东吴的名楼之一,位于今苏州西南的虎丘山。 【赏析】 《题巴臬使看剑引杯图》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戴星勤绩已传留,秉烛何妨作夜游”,意思是说为了完成职责,他日夜辛勤工作着,即使戴着星星,也毫不畏惧;即使是在夜晚,也不妨碍他的活动。颈联“我亦扁舟学吴咏,论心多上庾公楼”,意思是说我也会乘船游览吴地
注释:滇南的树荫常在,孔翠高冠出上方。平过人间不平事,一条秋水匣中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滇南的树荫、孔翠和秋水的意象,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看剑引杯图”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首句“滇南树绩在旂常”,描绘了滇南的树木繁盛、枝叶茂盛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注释】 ①周勖斋:即周忱之斋。开尊:指开宴饮酒。②九畹:泛指十分地,此处指一丛。③索诗:索取诗歌。④花也:即“知”的宾语,指菊花。君难割爱:指自己难以割舍对菊花的喜爱。⑤不同时:指春兰秋菊不同期,不能同时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菊花的诗。首句“开尊看到傲霜枝”,是说在宴会上见到那些凌霜而开的菊花,便想起诗人自己的清白高洁的品格。次句用典:“九畹香中记索诗”,以汉代司马相如曾作《子虚赋》
诗句: 脍鲈珍味是吴乡,丞相曾过赋短章。 译文: 鲈鱼的美味是吴地的特色,丞相曾经经过并留下诗篇。 注释: 1. 脍鲈珍味:指鲈鱼的美味。2. 吴乡:这里指的是吴地,泛指江南地区。3. 丞相:这里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具体身份待考。4. 赋短章:指写下的简短诗篇。5. 水斋:新建的水边亭子。6. 桂棹:古代用桂木制成的船桨。7. 烟波阔:形容水面宽广、烟雾缭绕的景象。8. 秋风意气长
我们将这首诗进行分段并逐句解释: 1. 空谷泠泠碧玉音,似曾相识写胸襟。 2. 飞凫影自蓬山下,栖凤枝还圣域寻。 第一段: - 空谷泠泠碧玉音:形容山间回荡着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碧玉般清澈和悦耳。这里“泠泠”是形容声音的轻快悠扬,而“碧玉”则形容声音如玉一般清透。 - 似曾相识写胸襟:仿佛这声音已经熟悉,像是曾经听过的一样,它唤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这里的“胸襟”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知音两世结缘深,花萼追趍到竹林。 - “知音”指的是知心的朋友或理解的人。在这里,诗人可能是指两位朋友或知己,他们的关系历经世代而深厚。 - “两世”意味着两个不同的时代,表明这种友谊跨越了很长的时间。 - “花萼”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这里指代的是那些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可能是诗人仰慕的人物。 - “竹林”常常被用来形容隐士的生活,象征着清高和超脱。 2.
注释: 灵光,即灵感,此处指书画中的灵气。 淋漓,形容酒酣兴发,墨迹酣畅淋漓。 襟期,胸怀抱负、志向。 丹心直节,忠诚正直的心和品格。 付与空山片石知,把内心的忠诚和志向寄托在这片石头上。 赏析: 《为吴思亭题钱萚石先生兰竹》是一首描绘书画作品的诗。诗人通过对钱萚石先生的画作进行赞美,表达了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首句“不见灵光有所思”,诗人感叹自己的灵感无法得到满足
惠山第二泉观鱼口占 水底游鱼上碧天,山光日影共澄鲜。 中泠未必清如此,妄被人呼第二泉。 注释: 水底游鱼上碧天:水中的鱼儿仿佛升上了碧蓝的天空。 山光日影共澄鲜:山上的日光和影子共同映照出了清澈的泉水。 中泠未必清如此:中泠泉并不比此泉更清新。 妄被人呼第二泉:人们随意称呼它为“第二泉”。 翻译: 水中的鱼儿仿佛升上了碧蓝的天空,山上的日光和影子共同映照出了清澈的泉水
【注释】:扁舟人——指诗人自己(以“扁舟”比喻自己的居所)。 人望若神仙——《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王安丰的妻子常以神仙自许,而王安丰则认为她不过是“粉白黛绿而已”,因此两人经常发生争论。后来王安丰被罢官回家,妻子对他说:“我本来以为你是个神仙,没想到你只是一个凡人。” 傅延年——《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提到,傅介子在出使西域时,曾为汉武帝斩匈奴左大将,被封为列侯。 【赏析】:
大海浮萍易合踪,朝天莫惜去匆匆。 谁摹李郭登舟处,添个神仙入画中。 注释: 1. 大海浮萍易合踪:像浮萍一样在大海上飘荡,很容易就能找到踪迹。 2. 朝天莫惜去匆匆:不要舍不得离开,因为朝见皇帝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3. 李郭: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李和郭都是唐朝的名人,这里代指他们。 4. 添个神仙入画中:在这幅画上添加了一位神仙,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