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森
【注释】 奉题常君殉节录后:奉上这首诗,作为对常君殉节录的题词。常君:指北宋名臣常思,他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反对契丹南侵而被杀,谥号“忠简”。殉节: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生命。录:即“行状”,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殷:明亮。三军:指全军。屯粮绩著三军幕,陷阵躯捐一剑镮:在军中负责屯粮,功绩显著,却死于战斗之中,身陷敌军,壮烈牺牲,只带了一把剑作为遗物。卞壸:春秋时晋国大臣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四句写诗人对常君的敬仰之情和对常君殉节精神的赞扬。后四句写诗人自己对国事的忧虑,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悲愤。 “一死谁为不朽身?”——诗人感叹自己的死并不能让常君的英名永垂千古。 “惟公致命备艰辛。”——赞颂常君为国家而不惜一切代价。 “提刀壮志催妖贼,冒刃伤心诀故人。”——诗人用“提刀”和“冒刃”形容常君杀敌的决心和勇敢,用“妖贼”和“故人”表达对常君的崇敬与哀伤。
昔岭寒风落照殷,英魂千古炳人间。 屯粮绩著三军幕,陷阵躯捐一剑镮。 死尚握拳如卞壸,生能噀血亦常山。 不徒循吏称遗爱,父老西川泪共潸
陈桂森,字馥堂,是乾隆年间的一位进士和候选教谕,其为陈以刚的远房堂弟,年龄相对较小。以下是对陈桂森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与成就 - 生平简介:陈桂森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获得候选教谕的职位。这表明他在学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家族关系:他是陈以刚的远房堂弟,这显示了家族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密联系或相互影响。 - 年龄考量:由于陈桂森的年龄可能小于数十岁
陈桂森,字馥堂,是乾隆年间的一位进士和候选教谕,其为陈以刚的远房堂弟,年龄相对较小。以下是对陈桂森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与成就 - 生平简介:陈桂森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获得候选教谕的职位。这表明他在学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家族关系:他是陈以刚的远房堂弟,这显示了家族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密联系或相互影响。 - 年龄考量:由于陈桂森的年龄可能小于数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