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
重过卧佛碧云二寺
香山兰若似年时,零落行宫总益悲。 间说六飞曾一幸,君王终惜露台赀。
二十夜雨过对月
梦醒犹疑雨满山,龙公又放月光还。 半规松际吾逾爱,及取东方未白间。
大悲寺秋海棠
当年亦自惜秋光,今日来看信断肠。 涧谷一生稀见日,作花偏又值将霜。
龙泉庵坐月示嘿园
洗秋雨止宿松寮,月午云开梦亦消。 破晓听泉还蹴起,清光一失是明宵。
十刹海酒楼望水南张文襄宅后旧种白莲
凭栏又过观莲节,隔著红莲见白莲。 欲起种莲人一问,明年花可似今年?
顾鹤逸画山水卷子为曹君直舍人题
卧游长在水云间,流水无声云亦闲。 自是软红缘未尽,南中随地有溪山。
潘莲巢焦山画轴为袁珏生翰林励准题
江南江北数名山,惟有焦先是昔颜。 画亦幸存留比勘,乾嘉风物在人间。
南海黄季度副贡绍宪以所画玉簪花乞题于可庄可庄未及为而卒季度亦旋逝旭庄以画端有伯希廉生两诗徵题及余而节庵适至余故从节庵识季度感赋二绝
王乔仙去不留诗,埋玉黄童世少知。 我对梁髯更凄绝,江南话到岭南时。
八月十四夜携家泛南溪晨至小雄山斋晚归诗以纪之
空谷招人是玉龙,南溪山好一重重。 几回载得中秋月,半夜浮家看兔峰。
次韵答几道
极目高原盼种桑,独持杯水对坳堂。 据梧人亦垂垂老,凡楚平看已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