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
哀韩克义
谁尸铸错弃干城? 坐致烟尘马邑兵。 援绝靴刀知必死,丧归裹革定如生。 此才丰镐馀钟毓,无命关张见太平。 却袭武乡临别语,元戎痛逝若为情
庚午元旦
五年无此好风日,八十三翁喜献春。 爆竹彻宵喧梦甚,桃符比户照眸新。 民劳得勿真思汉,居陋犹堪托避秦。 却为乡邦忧长乱,开门节度亦无人
内藤湖南虎用戊午赠诗韵见寄次和
宋椠唐钞研汉学,博通何数古晁卿。 老来投绂规幽筑,乱后题襟忆旧京。 日月经天宁久晦,龙蛇起陆若为平? 千秋落落吾徒事,一水盈盈两地情
和纕蘅移居
论都喋喋任西东,人海犹藏一粟中。 倦圃宦游真意在,山姜诗韵胜流同。 冷摊居近书常足,彦会身闲酒不空。 铜狄摩挲来醉此,梦馀还对霸城翁
臣宝琛八十二岁生辰蒙御书老圃黄花标晚节仙洲丹橘拥高门联语并如意文绮以赐感悚恭纪
羸驽加齿系宸襟,亲御仙毫振玉音。 既晚勖为霜下杰,不迁鉴此岁寒心。 谈经辟暑恩弥厚,授服怀忧力岂任? 耄学宋臣才及第,愧无尘露答高深
送毅夫教授香港大学
交谊平生托纪群,晚丁阳九始知君。 直庐簪笔犹如旧,从径壶餐亦已勤。 累疏纳忠长在御,一尊忍泪到临分。 海程五日便来往,不似囊琴别水云
次韵林子有移居
汉火中衰遘闰馀,露车敢陋九夷居? 王城如海犹宜隐,人境无喧便可庐。 延月高楼陪母饮,艺蔬隙地课儿锄。 治生亦是吾儒事,终胜求官但抱虚
王桐孙大令桐阴饲鹤遗照为令子道存题
勇退知几世所难,象贤养志肯求官? 传家忠孝存人纪,送老图书结古欢。 一叶报秋谁最警,今年雨雪可胜寒? 画中心事无人会,漫作呜阴子和看
和愔仲除夕即用其韵
去日堂堂胡不归? 晨光献岁更熹微。 思艰行在需三鉴,厌乱都人望六飞。 犹有遗臣谁是靡,能知四国岂无挥。 危冠到老仍强项,吾道何伤举世非
过觉生寺观华严钟庭中盘松亦数百年物也戊午九日节庵招集其下
万寿移来永乐钟,铸金年恐后庭松。 曾陪髯叟作重九,不扣禅扃经十冬。 古绿千钗相映带,洪涛一杵互撞舂。 未随估舶沧瀛去,请雨香花久失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