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
次嘿园般
人生取适无常暂,消遣残年孰过闲。 相伴山中惟竹好,旧闻潭底有龙盘。 刺船一路来看画,拥褐空岩共耐寒。 归自匡庐休论瀑,联吟亦复到更阑
次韵答幼点因怀爱苍
万绿丛中占一坪,落成难得值春晴。 诗来夔蝄如相语,梦醒风涛尚自惊。 彻夕累君无稳睡,四时留客但秋声。 却因远忆南州伯,百步廊前绿正生
伯平复叠前韵以坚游吴之约再酬两章并答来书
壮不如人况暮年,任从时世笑诗颠。 未应八表同沈陆,无那群飞正刺天。 久矣畏牺宁羡绣,㗳然伏枥忍加鞭? 怪君多事供描画,簸秕扬糠例在前
叠韵答伯平见和
瞥眼真成廿六年,书来草法逼张颠。 早知好月难终夕,独惜晨星各一天。 出殿神羊宁改触? 放山病马久忘鞭。 却愁会面从何说,身世交衡底似前
伯平同年不通问二十四年矣书联见贶有瀛洲旧侣成耆宿之语感赋报谢
三百馀俦最少年,海壖一卧亦华颠。 平生自断羞言命,世事回思剩问天。 党籍累君迟假节,陆沈愧昔让先鞭。 别来两纪差持慰,小技雕虫未减前
谢琴南寄文为寿
不材社栎敢论年? 刻划无盐正可怜。 万事桑榆虚逐日,半生草莽苦忧天。 身名于我曾何与,心迹微君孰与传? 独愧老来诗不进,嗜痂犹说近临川
爱苍倡修宛在堂诗龛见寄二律赋和
菱蕹弥望损湖光,谁更荒龛讯办香? 失喜诗人今岳牧,得闲乡梦在沧浪。 晋安风雅吾能说,天宝呻吟事可常。 两纪萧条携手处,百花洲上旧祠堂
七月十三夜厦门寓楼作
忍携佳月就嚣尘? 肠断沧波一片银。 舟小畏风差得泊,楼高近市漫成邻。 顽山是处愁吟望,残夜无人省病呻。 却为彗星搔短发,万方涕泪诏书新
胫肿复作夜梦蒉斋
魂何来此岂其仙? 驾海乘风路万千。 地下相思应更苦,天南独客有谁怜? 馀生病尰归犹及,穷岁幽忧死傥贤。 三岛十洲粗一览,与君恨不卅年前
海澄苏学书邱子安并生长缅甸而以兴教育才倡其乡人苏尤习缅地图志尝为竹枝词数十首有诗见投因答其意
斯文未丧任居夷,豪杰能兴岂在师? 孔里衣冠通寤寐,朱波山水付嗟咨。 天无私覆从知圣,才不虚生要为时。 南下惜无三日暇,与君论学更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