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携佳月就嚣尘?
肠断沧波一片银。
舟小畏风差得泊,楼高近市漫成邻。
顽山是处愁吟望,残夜无人省病呻。
却为彗星搔短发,万方涕泪诏书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忍携佳月就嚣尘?
肠断沧波一片银。
舟小畏风差得泊,楼高近市漫成邻。
顽山是处愁吟望,残夜无人省病呻。
却为彗星搔短发,万方涕泪诏书新。
《七月十三夜厦门寓楼作》是清代诗人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在1765年所作的七绝诗。这首诗反映了郑燮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
一片孤城万仞山。
西风未起波涛息。
鹭鸶群飞鱼鳞集。
水天一色无纤尘。
何处钟声到客船?
海国茫茫望不极。
描绘了一幅厦门海边城市的画面,孤城、万仞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城市的孤立,又表现了自然的雄浑。颔联通过“西风”和“波涛”的描写,传达了季节更迭时的自然景色。颈联进一步以鹭鸶和鱼鳞比喻海上的风景,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海面景观。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海洋辽阔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体现了郑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