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通读诗歌,理解其内容,把握其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仰山寺”:仰山寺位于安徽黄山北麓的紫阳山中(今属屯溪),是黄山四大名刹之一。此诗是写于明万历年间诗人游览黄山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仰山寺庙的喜爱之情。 五峰环拱宝坊开:五峰环绕着的庙宇牌坊已经打开。五峰指五座山峰,即天都、莲花、光明、狮子、清凉;宝坊,指牌坊。 栖隐金元几劫灰?
注释: 妙高峰:妙高峰是一处地名,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阑干:栏杆,形容山高而险峻。东际:东方的边际,指山的东面。 京华:指的是京城,北京。香火:佛教用语,指烧香礼佛。碧霞:道教中供奉神像或神仙的地方。中官:皇帝的近侍官员。衔诏:接受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祷天花:祈祷天上降下美丽的花,多用于祈求吉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妙高峰的风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 - 三世藏书自昔难,使君述德与传观:历代以来,藏书之困难,自古皆然。傅沅叔的德行和功绩都值得世人传颂和观看。 - 钜编天禄烦钞补,善本鄱阳出覆刊:巨大的著作(如《通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补,而好的版本(如鄱阳的《通鉴》)则被广泛传播。 赏析: 这首诗主要赞扬了傅沅叔的藏书和整理工作。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藏书之困难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傅沅叔的德行和功绩。此外
题唐拓武梁祠画像残本 烬馀纸墨尚香妍,瞑想翁何跋识年。 五季如棋谁此寿,却容老眼看云烟。 【注释】 烬:灰烬;纸墨:指书画用纸和墨汁;香妍:香气宜人;暝想:黄昏时回想;翁:指作者自己;跋识:题记。 【赏析】 《题唐拓武梁祠画像残本》,是北宋文学家、诗人黄庭坚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前两句写画,后两句议论,全篇无“看”字,但有“眼”字。全诗语言平易而含蓄,不事铺张,不事雕琢
注释: 1. 仲勉今腊亦:指杜甫的诗《腊日》中的“今年腊日无斋供,仍带村醪就野炊。”2. 赐书楼下支离叟:指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有位名叫张象的诗人来访,他自称“支离叟”。3. 自昔吟风和夜窗:指杜甫在草堂时常吟咏风月。4. 头白何年归对读:指杜甫晚年时常常怀念自己当年在草堂吟咏的情景。5. 倚阑松顶看澄江:指杜甫晚年常倚栏远望,欣赏着清澈的江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草堂时
注释: 梦回疑雨复疑风,身在飞流乱石中。 梦回时我怀疑是下雨还是刮风,身在飞流的乱石中。 听水故山吾最习,天涯老顾与君同。 我熟悉故乡的山水,远在天涯的老顾与你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对远方朋友的牵挂。首句“梦回疑雨复疑风”,诗人在梦中分不清是下雨还是刮风,这种模糊的感觉让诗人感到迷茫和困惑。接着,诗人用“身在飞流乱石中”来形容自己的现状
志道 涧壑能为盛夏寒,未霜林叶已微丹。潺潺洗出中秋月,拥褐深宵数起看。 【注释】 志道:即“志道者”,指诗人自谦其志趣高洁的人。涧壑:山间溪流。盛夏寒:盛夏时节,山涧中水气蒸腾,给人一种清凉之感。未霜林叶已微丹:尚未入秋,但林中的树叶已经呈现出淡淡的红黄色。潺潺:水流的声音,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中秋月:指中秋时节的月亮。拥褐:披着粗毛织成的衣服。数起看:多次起身观赏。 【赏析】
诗句如下: ```一曲何戡触旧悲, 卌年看举寿人卮。 相公亦是三朝老, 宁见椒风受册时? ``` 译文: ``` 何戡的一曲触动了我们心中旧日的悲痛, 二十年前庆祝长寿之人举杯饮酒的场景。 你作为朝廷中的一位老臣, 难道还能见证那被尊奉为国师的皇帝接受册封的时刻? ``` 注释: - 何戡(hé kān):唐长庆时期著名歌者。 - 触旧悲:触动旧时的悲痛。 - 卌年:二十年。 -
楼前一树恣盘桓,长忆听涛共倚阑。 注释:楼前的树上,枝叶茂盛,随意盘旋。我常常回忆起我们在一起听着波浪声,一起倚着栏杆的场景。 不畏冰霜但愁飓,家书勤与报平安。 注释:虽然不怕寒冷的冰霜,但是很担心台风(飓),希望她的家书能够频繁地传递消息,让她知道我的平安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一)绮纨果饵拜恩频,赐馔东朝比辅臣。蓑笠半生餍虾菜,何时容乞自由身?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突兀何来海晏楼?思量社饭阅三秋。几回阁笔终留谶,更望桥山涕不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六)古柳空心都入画,老槐蠢叶镇垂丝。无情似汝偏多幸,及见瀛台赐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