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注释: 1. 雪肤翠鬣越千春,占断江山阅尽人。 - 雪肤:比喻白色的皮肤,也用来形容雪花洁白。 - 翠鬣(liè):绿色的羽毛或鸟的尾巴,此处指鸟儿。 - 越千春: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雪。 - 占断:占据,独占;此句意为这棵古栝占据了整个江山。 2. 谁意息阴人去后,战尘还慁岁寒身。 - 谁意:谁知,想不到。 - 息阴:树荫,这里指树木为鸟儿提供栖息的地方。 - 战尘:战争留下的痕迹。 -
注释: 孙:诗人自称。 画:指画笔。 驯鸥园:在苏州,为唐伯虎所建,名“桃花坞”或“渔庄”,以养鸟闻名。 雪中:指冬天的景色。 古栝:指柏树,一种常绿乔木。 译文: 诗人自称为孙,他的诗作如同画笔一般,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我年迈八十,当年与亭榭共听风,现在独自品味这诗意。 我吮吸豪爽的意气和骚人的魂魄,勘取青青的树木是雪中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这首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初夏的日子里,在漱芳斋中聆听戏曲的情景。 - "六月":指农历的六月。 - "初日":即农历的初一,通常指一天的开始,这里特指初六这一天。 - "漱芳斋":可能是一个园林或雅致的场所,用于宴请宾客。 - "听戏":指的是听戏曲表演。 "钧天梦不到溪山,宴罢瑶池海亦乾"
【注释】 六月初一日:即农历的五月初一,古人以农历为月。 凝碧池:在杭州西湖之南,相传是白居易所建,故名。 社饭:古代祭祀土地神时所食的饭,也用来祭祖。遗言:指死者生前的遗训或遗言。 史家:即史书,这里泛指历史书籍。 薄:轻视,这里指贬低。 缠头:古代宴会上的一种礼节,客人送给主人的礼物,用彩线结成的条状物。说报恩:报答恩情。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晚年任江州刺史期间
注释: 二月八日节庵寄饷崇陵桥下雪泉 译文: 二月八日,节庵寄赠给我崇陵桥下的雪泉水。 雪中急速递送一军持,永念山庐尺涕时。 自热寒炉煎煮赐茗,不眠滋味有君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元和五年(810)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写雪中急速传递书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以“自爇寒炉煎赐茗”一句,写出诗人自己因夜不能寐而煎煮赐予友人的茶叶
【注释】: 贝勒(bèiléi):亲王的称号。招赏庭梅:指观赏庭院中的梅花。月华:月光,比喻梅花。 亲手浇培二十年:自己亲手浇灌培育了二十多年。 对花犹及未华颠:面对盛开的花,还来不及欣赏它的花冠。 天心地气须猜度:天地间的变化需要猜测。天心、地气,泛指自然规律。 人事终持造化权:人世间的事情终究要掌握在自然的主宰者手中。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月。诗人因被贬而流落岭南
六月初一日漱芳斋听戏 此曲能闻定几回? 分明天乐梵王台。 升平法部乾隆日,娄县尚书旧费才。 注释:六月初一,在漱芳斋听戏。这首曲子我听过多少次了?分明天乐是梵王朝的宫廷音乐,梵王台是天乐宫的所在地。升平法部指的是乾隆皇帝时期的法律部门,乾隆日是指乾隆年号。娄县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尚书是指古代掌管国家政务的最高长官。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六月初一这一天,在漱芳斋听戏的情景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是清代陈宝琛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皇宫中侍奉皇帝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首诗:此腹朝朝饱御厨,极知君等笑愚儒。 - 注释:每天早晨都吃得很饱,知道你们会笑我这个愚儒。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每日的生活状态来表达他对朝廷生活的适应和满足。这种“饱”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充实,他以幽默的语言回应了朝廷中的讽刺与嘲笑。 2.
注释: 1. 地宫三岁梦魂边,陵树成阴定几年? 译文:地下宫殿已经沉睡三年了,陵园的大树荫蔽了多少年? 赏析:诗人在怀念过去的人,通过描绘地下宫殿沉睡三年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此水涓涓终不息,和冰还注峡中天。 译文:这清泉潺潺流淌着,永远不会停息,它与冰混合注入峡谷深处的天空。 赏析:诗人以泉水的流动比喻人的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
石遗寄示雨中小雄山观瀑游记并诗率和二绝 诗来风雨绕心魂,知是泉喧是竹喧? 不及山人王友石,一邱送老便成村。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石遗的寄诗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来”两句,写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读到了友人寄来的诗篇,不禁为之作一首。这里的“风雨”既指自然现象,也暗寓了诗人当时的心境。而“知是泉喧是竹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