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浇培二十年,对花犹及未华颠。
天心地气须猜度,人事终持造化权。
【注释】:
贝勒(bèiléi):亲王的称号。招赏庭梅:指观赏庭院中的梅花。月华:月光,比喻梅花。
亲手浇培二十年:自己亲手浇灌培育了二十多年。
对花犹及未华颠:面对盛开的花,还来不及欣赏它的花冠。
天心地气须猜度:天地间的变化需要猜测。天心、地气,泛指自然规律。
人事终持造化权:人世间的事情终究要掌握在自然的主宰者手中。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月。诗人因被贬而流落岭南,时年已五十六岁,故有此感伤之词。全诗以咏物言志,借咏园中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第一句,“月华贝勒招赏庭梅”,开篇便点出“月华”二字,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庭院之中的梅花。这里的“月华”并非实指月亮的光辉,而是暗喻梅花那如月光般皎洁的花朵。同时,“招赏”二字也暗示了这庭院中的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植物,而是成为了人们欣赏的对象。
第二句,“亲手浇培二十年,对花犹及未华颠。”这里诗人回忆起了自己亲手浇灌这庭院中的梅花已有二十多年的时光。然而,尽管自己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汗水,却仍然无法欣赏到梅花盛开的那一刻。这里的“对花犹及未华颠”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多年付出的无奈,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无法企及的遗憾。
第三句,“天心地气须猜度,人事终持造化权。”这句诗则是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他认为,天地之间的变化是难以捉摸的,就像是一场没有预兆的风暴一样。而对于人事来说,虽然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一些结果,但最终仍然要接受大自然的主宰——这就是所谓的“造化权”。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庭院中的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一切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