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来风雨绕心魂,知是泉喧是竹喧?
不及山人王友石,一邱送老便成村。
石遗寄示雨中小雄山观瀑游记并诗率和二绝
诗来风雨绕心魂,知是泉喧是竹喧?
不及山人王友石,一邱送老便成村。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石遗的寄诗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来”两句,写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读到了友人寄来的诗篇,不禁为之作一首。这里的“风雨”既指自然现象,也暗寓了诗人当时的心境。而“知是泉喧是竹喧?”则是诗人对自己所读之诗内容的思考和疑问,他不禁产生了疑问:这首诗究竟是在泉水边响起的喧闹声,还是在竹林中的风声呢?这既反映了他对友人寄来的诗歌内容的好奇,也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喜爱。
“不及”两句,诗人以王友石比自己,意在表达一种人生观念。他认为像王友石那样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才是值得追求的。这里的“一邱”指的是小丘,也就是山丘;“便成村”则意味着一旦隐居山林,便能过上田园生活,成为村庄的一部分。这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首句“诗来风雨绕心魂”,不仅描绘了风雨天气下诗人内心的感受,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接着,“知是泉喧是竹喧?”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泉水和竹子的声音相比较,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声音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比较王友石与自己的选择,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他认为王友石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因为只有远离喧嚣的世俗生活,才能真正地享受自然的恩赐和人生的真谛。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