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注释】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月下的庭院里,贝勒招人观赏庭中的梅花。 廿年零落几朱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像朱门的败落子弟一样落魄不堪。 历劫臞仙合断魂:历经风风雨雨,瘦弱的仙人也感到心如刀割。 自是深根移不得:因为根太深,所以不能移植。 国花堂下了无痕:在国家名园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赏析】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是一首咏梅诗。全诗通过描写梅花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三月廿四日再访小帆韧叟涞水村居 三月廿四日,即阳历3月24日。这是诗的首句。 再访小帆,指作者再次拜访小帆。韧叟,即小帆。 涞水村居,涞水,地名;村居,乡村住所。 同是人间待尽身,菰芦心事愧遗民。 同是人生在世,终将有生老病死的一天,但小帆仍然心系天下百姓,不能忘怀那些被朝廷贬谪到民间的士人。菰(gu)芦,一种植物;心事,心思和打算;愧,以……为耻;遗民,遗落的臣民,指被朝廷流放或贬黜的人。
【注释】 贝勒:清代官名。赏庭梅:指赏花。占断春:独占春天。凤城:京城。飞英白:落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赏庭梅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月华贝勒招赏庭梅”,写诗人欣赏庭中梅花的情景。“阅遍冰霜”四字写出了梅花傲骨凌寒的品格,也暗示了自己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占断春”三字则表明梅花独占了整个春天,展现出了梅花在严寒中的顽强生命力和美丽风姿。 次句“凤城从未有双身”
注释: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在月光下,贝勒府召请人赏梅。 耐寒总抱向阳心:梅花耐寒,总是向着太阳开放。 步障围春不在深:用步障围起的地方(庭院)春天的气息并不浓。 忏尽绮情就灰槁:把华丽的情感全部都忏悔完了,就枯萎凋零了。 却陪索笑一沉吟:仍然陪笑着,沉思着。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自喻,写自己对荣辱得失、爱憎情愁的超然态度以及与世无争、清高傲世的精神。全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炼
【注释】 韧:坚固;回思:回忆;龈:争辩。 【赏析】 这首诗是题于《题韧叟滏麓归耕图》。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记载,此诗为诗人友人吴挚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诗以一题咏一幅画者,自来作者不少,然皆以咏画为主,如张绅《题董美人行乐图》、高蟾《咏画马图》,皆如此也。此则先以诗后以图,又别开生面者也。” “旧坊自坏横流成”,意思是说旧时的房子自己垮塌了,横流的水流形成了新的河道
【题文】: 题文衡山自书西苑诗十首 怀旧金风采此篇,流传已是百年前。 词臣多寿还多幸,身及承平侍讲筵。 【注释】: 怀旧金风:怀念昔日的秋风。 此篇:这一篇,指这首诗。 百年前:一百年前的今天或以前,即唐玄宗开元年间。 词臣:诗人。此处泛指文人学士。 多寿多幸:长寿且幸运。 及:达到。 承平:太平盛世。 【赏析】: 《题文衡山自书西苑诗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注释: 1. 石遗寄示雨中小雄山观瀑游记并诗率和二绝:这是一首诗词,作者石遗寄给雨中的小雄山观赏瀑布的游记,并用诗来回答。 2. 县流难得雨中看,尽夺溪门作怒湍:在县城里很难在下雨时看到瀑布,它把所有的溪流都卷成了汹涌的急流。 3. 此景在山常梦见,却输归客独凭阑:这个景色常常出现在梦里,但我却在归途中独自依靠栏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大雨中观赏瀑布的景象
危绿当窗半变黄,树犹如此悟天藏。 涉春霜柏祇仍旧,看汝成阴又一场。 释义注释: 1. 危绿:指窗户上的绿色植物已经有些枯黄的颜色。 2. 当窗:指的是正对着窗户。 3. 半变黄:表示颜色已经从深绿转为浅黄。 4. 树犹如此:比喻树木虽然经过春天的洗礼,仍然保持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5. 悟天藏:形容树木能够领悟自然的变化和规律,即使经历风霜雨雪,依然能屹立不倒。 6. 涉春:表示经历了春天的到来
注释: 1. 题韧叟滏麓归耕图: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位农夫在滏溪的麓地辛勤劳作的情景。 2. 休日频来话梦馀:指在休息的日子里,常常聊起梦中的事情。 3. 不成野穫且郊居:指虽然收获不多,但已经足够满足生活需要,所以选择定居在郊外。 4. 耕夫识字劳殊甚:指农夫在耕种时,非常劳累辛苦。 5. 兼授村童四子书:指还教授村里的四个孩子读书。 赏析:
陈宝琛的《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感慨的诗作。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的解析: 1. 突兀何来海晏楼: - “突兀”意味着突然而高峻,形容某物突然出现或出现得非常突兀;“何来”则是对某物的来历提出疑问,表达一种惊讶或不解;“海晏楼”可能是指一个宏伟的建筑或是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某种政治、军事上的高峰或成就。 2. 思量社饭阅三秋: - “思量”通常表示思考或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