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胡皋扬的崇敬之情。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注释 - 簪缨几辈误封圻:指历史上许多官员因为身份地位而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白白地浪费了一生。 - 甘把千秋让布衣:表示愿意放弃高贵的身份地位,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 马革一朝皮骨裹:形容战死沙场,身披马革,骨骼被裹在马皮之中。 - 龙山六月雪霜飞:指战死沙场,英勇无畏,即使身处酷暑也能坚持战斗。 -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荒郊野地的拜谒,诗人对薛畏斋先生的祠墓表达了深沉的敬意与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清净之地和今日的荒凉之境,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沧桑,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辈功绩的怀念以及对后人的期许。以下是本首诗的逐句释义: - 睹此荒郊象:面对这荒芜的郊野景象。 - 先生亦怆然:薛畏斋先生对此也感到悲伤。 - 当年干净地:指过去的环境或时期非常清静无为。 - 此日奈何天
注释: 负山无力枉张戈,团扇功微奈尔何。这句诗意思是,你(指秋风)再怎么扇动翅膀也改变不了秋日的寒冷,你的本领再大也改变不了秋天的萧条和凄凉。 莫再成雷喧暮夜,穷黎膏血已无多。这句诗意思是,不要再制造更多的雷声来吵扰人们的夜晚了,因为穷人的血已经流得差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秋风和团扇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诗句原文: 桑柘影重重,人烽往日同。饧箫欢稚子,社酒醉村翁。牧笛斜阳外,书声流水中。 注释: - 桑柘:泛指农村或乡村。 - 影重重:形容桑树和柘树的影子在夕阳下重叠在一起,形成一片浓密的阴影。 - 人烽:烽火,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信号。 - 往年同:往日相同。 - 饧箫:饴糖制成的乐器,用于奏乐伴奏。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社酒:古代乡村定期举行的祭祀活动,人们会用酒来庆祝。 - 牧笛
野步 昨宵梦里旧江东,信步行来迥不同。 饱寇所留都是馂,薙山满眼尽成童。 断桥隐约寒烟外,破屋攲斜夕照中。 一路芦花风瑟瑟,穷通想到古英雄。 【注释】: 1. 昨宵梦里旧江东:昨天晚上我梦到了江东(古代的地名)。 2. 信步行来迥不同: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样子。 3. 饱寇所留都是馂:吃了不少强盗抢来的东西。 4. 薙山满眼尽成童:山上全是小孩子。 5. 断桥隐约寒烟外:断桥在寒冷的晨雾之外。 6.
疑他天地竟无秋,鼓翅营营闹不休。 一霎炎威何处去,谗人今日也低头。
有花可傍便停桡,摊卷蓬窗破寂寥。 六代才华转眼过,声声流水送南朝。
尘沙莽莽鼓声哀,满眼烽烟一棹开。 三泖云低沉塔影,一江风急送潮来。 何时极浦销兵气,在昔东湖出将才。 万众云霓翘首望,清人河上莫徘徊
簪缨几辈误封圻,甘把千秋让布衣。 马革一朝皮骨裹,龙山六月雪霜飞。 一腔热溅平生血,只手坚持死后旗。 寄语高堂休怅悒,生儿如此是全归
睹此荒郊象,先生亦怆然。 当年干净地,此日奈何天。 勋业垂江上,沧桑又变迁。 谁为后死者,泪洒墓门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