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在1368年(洪武元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刀劫火轮万象凋,黑风红雨又漂摇。 注释:形容战争破坏的景象,万物凋零,黑风红雨,又漂摇,指战乱带来的破坏。 才看肆赦衔丹凤,怨听蠲租下九霄。 注释:刚刚看到赦免的命令,就像凤凰衔着丹丸飞翔;怨恨地听到蠲免租税的命令,就像声音传到九天之上一样。 疮病人扶村灶冷,拊循力尽长官憔。 注释
【注释】 桐华:桐花,比喻战乱。 处堂燕雀:比喻在高位上无所作为的官员。 牧竖横篙穿赤甲:指征召的士卒,他们用竹篙撑船渡河,穿着红衣,手持长矛。 将军战血漫黄沙:指阵亡的将士,血染黄沙。 最:表示最高级的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写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后,诗人所见到的长安城的情景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首联以“地震”和“民讹”两个自然现象作比,揭露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海西蛰起蛟龙怒,昨夜海吼风不住。 风声入耳骇人闻,风势如痴复如飓。 客子残灯半灭明,闭门欹枕空百虑。 山房四柱柱影摇,有时风欲挟之去。 万马蹄奔剑戟鸣,虎豹搏噬急雨注。 往来嘈杂不成眠,一夜梦魂无宿处。 平明起视浮云决,风力渐微声渐歇。 呼童暖酒赏春朝,似怯寒吹帘幔彻。 因忆去年腊月初,番仔渡头朔风烈。 番社纷纷乱卷茅,竹树倒披梢半折。 耳鼻填沙眼怕开,行人却走马蹩躠。 山溪狂似海波潮
须弥山北水晶宫,天开图画自璁珑。不知何年飞海东,幻成三个玉芙蓉。 庄严色相俨三公,皓白须眉冰雪容。夹辅日月拄穹窿,俯视众山皆群工。 帝天不许俗尘通,四时长遣白云封。偶然一见杳难逢,唯有霜寒月在冬。 灵光片刻曜虚空,万象清明旷发蒙。须臾云起碧纱笼,依旧虚无缥缈中。 山下蚂蟥如蚁丛,蝮蛇如斗捷如风。婆娑大树老飞虫,攒肌吮血断人踪。 自古未有登其峰,于戏,虽欲从之将焉从
小圃茅斋曲径通,参天老树郁青葱。 地高不怕秋来雨,暑极偏饶午后风。 海外云山新画卷,窗间花草旧诗筒。 莫愁纸尽无挥洒,才种芭蕉绿满丛
征帆摇曳海无波,回首沧桑一掷梭。 前后三从此地入,安危几度险中过。 顽民革面干戈戢,诸将承恩节钺多。 独有书生仍故我,白头杖策待如何
陈梦林,诸罗县令周钟瑄知其曾经编修漳州及漳浦郡县两志,具有丰富修志经验,因此敦聘纂修《诸罗县志》。 先生博览周咨,熟稔诸罗之地利、风土、人情而后写成,后人如谢金銮、连横等皆许为台湾方志中之第一。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事件,总兵蓝廷珍向其询问对策,他上书制府满保,请转移阵地至厦门。 后提督施世骠由南、北、中三路进征台湾,又力陈南路海道险恶,舟不能泊,应会于澎湖。 朱一贵事件平定
陈梦林,诸罗县令周钟瑄知其曾经编修漳州及漳浦郡县两志,具有丰富修志经验,因此敦聘纂修《诸罗县志》。 先生博览周咨,熟稔诸罗之地利、风土、人情而后写成,后人如谢金銮、连横等皆许为台湾方志中之第一。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事件,总兵蓝廷珍向其询问对策,他上书制府满保,请转移阵地至厦门。 后提督施世骠由南、北、中三路进征台湾,又力陈南路海道险恶,舟不能泊,应会于澎湖。 朱一贵事件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