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
诗句:句·蔡襄无口便成衰 1. 诗词原文: 句·蔡襄无口便成衰。 2. 词句注释: - “句”:这里指的是句子或诗的形式,表明这是一首以特定格式写成的诗。 - “蔡襄”:指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蔡襄。 - “无口”:意指没有言语或表达的能力。 - “便成衰”:意指一旦不能言语,就变得衰落或失败。 3. 译文:蔡襄如果不说话,就会变得衰老和失败。 4. 赏析: -
诗名:其八 孤松凌寒立,黄牛料内蹄。 注释: - “其八”:这是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八首,通过描绘孤松和黄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情操。 - 如僧清早厨边过:形容僧人早晨在厨房旁边走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 偷却黄兴料里蹄:偷走了黄兴(一种草药)里的蹄,暗喻诗人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 赏析:
【注释】 其四:指《宿山寺》中的“僧敲月下门”一诗。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诗人骑马来到寺门前,听到狗叫声从村里传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首句“马嘶曾到寺”,描绘了诗人骑马进入寺庙的情景。这里的“马嘶”既指马的嘶鸣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而“曾到寺”则表明诗人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对这里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
诗句原文: 棋怕腊寒呵子下,衣嫌春暖缩纱裁。 注释: - 棋:指围棋,古代的一种策略游戏。 - 腊:农历十月,通常指冬季。 - 呵子:古代一种工具,类似今天的擀面杖,用于在棋子上留下痕迹,以便进行对弈时的记录和判断。 - 衣:指衣服。 - 春暖:指春季温暖的气候。 - 缩纱裁:指在春季温暖的气候下,人们会将衣物做得更加保暖,因此需要裁剪出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棉线等填充物。 译文:
注释: 收寒归地底,表老向人间。 归地底:指草木落叶归根,回到土壤深处。表老:比喻人年迈。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的诗歌,通过描绘草木落叶归根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以“收寒归地底”开头,形象地描绘了草木落叶回归自然的景象。这里的“收寒”二字,既表达了草木在寒冷季节中的凋零与衰败,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奈与沧桑
【注释】浪平:水平静。山接影:水和山的影子相接。 【赏析】“浪平”是静景,“山接影”是动景,动静结合,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山尽树回根”,这是说远处的树木在山脚下生根发芽,又向高处发展。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水的景色及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释:官吏向上级呈报政绩,就像太阳一样灿烂辉煌;百姓送他上路,好像亲人远行一样依依不舍。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官吏升迁的场景。诗中通过“吏辞如贺日”和“民送似迎时”,生动地描绘出官吏升迁时的场面和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官场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无雨若还过半夏, 无雨如果还没有到一半的夏天(即初夏)。 和师晒作葫芦巴。 和师傅一起晾晒成葫芦形的瓜。
注释:穿着布衣的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匕首,到处游历漂泊着胡人的奴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游侠的形象,他身着朴素,却怀有满腔热血,四处流浪行刺,为的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诗中运用“胡索人”来形容这些受压迫的奴仆,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不幸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注释:如果这位道人不是白发,那么当年老人就应该使用乌黑发亮的“乌头”。 译文:假设这位道人是年轻的,那么他当年应该使用乌黑发亮的“乌头”。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道人”和“老人”,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青春的易逝。同时,诗句中的“乌头”一词也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