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这首诗是送别诗,作者在湖州送别李教授。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着“送”和“别”的主题。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软红尘里换青衫,弹铗歌残策去骖:在繁华热闹的红尘世界里换了青色官服(青衫),弹着剑(铗)唱着歌(歌)、策马而去。这里用典,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 不用临岐重惆怅,落花迎棹过江南:不必为这次离别而惆怅(临岐
【解析】 本首诗写诗人的友人王君实。“折桂蟾宫近十年”,是写诗人与王君实同在翰林院为官,同侍皇帝左右,同受皇帝宠幸。“品流第一冠群仙”是说王君实人品、学问第一,堪为众望所归。“颂台藏室遨游遍”,“颂台”指翰林院,“藏室”指学士院。“御史分司又占先”是说王君实已出任御史分司,又居首位。 【答案】 折桂:比喻考中进士。近十年:经过十年的磨炼或准备。品流:品德才学。第一名:第一等。占先:居于前列。
【注释】 三月边城(边塞)未见花,榆关尽处草连沙。 举头只见长安日,忘却江东是故家。 【赏析】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脍炙人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别新安王元成赴辽阳教官,从诗人对新安、辽阳的描写中,可以想见当时边陲景象。 前两句“三月边城未见花,榆关尽处草连沙”写新安王赴任辽阳。“三月”,点明时令和去向。“不见花”,说明边地荒凉
【注释】 揆:揣度;初堂:指诗人的居处。 二十年前具庆时: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诗人与友人游宴赋诗,当时正值鼎盛时期。具庆,盛事;琼卮(zhī):玉制的酒器。 而今亦有如渑酒:如今也有像渑水一样浊的水,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渑水,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南。汉元帝时,王章以“水为马”之语讽谏汉成帝,被贬为关内侯;后因称浊水的代称。 自顾微驱欲奉谁:自己顾念自己的处境,想为谁效劳呢?微驱
【注释】 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李教授:指湖州知府李公绪。 超然:形容人的才学高超,不随俗波。松雪仙人:指晋代著名道士王烈(字安期),相传他曾在山上修炼成仙,人称“松雪仙人”。 已矣:完了,没有了;这里指画家陆探微的画艺已经消失或不再传扬。 高斋:书房,也泛指书斋。横经暇:闲暇之时,可以读书、讲学。 品画临书:指观赏书画,品味其中的意趣。自贤:自认为贤。 【赏析】 《送湖州李教授之官》
【注释】 凤城:今陕西凤翔县。乌府:指汉御史大夫张敞,因官名“御史”而称“乌府”。奏牍:指书信。艺文学士:指科举考试的举人、进士。好语:好消息。新除:新任命。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友人升迁的七言诗。首句写雪霁之后,京城长安(在陕西省)的夜景,次句描绘乌府风清,为下文作衬托。末句点出主题,即祝贺友人升迁。全诗写得明白如话,朴实无华
注释:和省郎杜德常清明三绝兼柬王君实艺林 春天闺房无事不闻鸡,睡醒时朝阳树影向西。 人们都说陌头寒食景色好,卖花声里却有莺啼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景的七言律诗。首联“春闺无事不闻鸡,睡起朝阳树影西”,写春日里闺房中的静谧与安宁。闺房中的女子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听不到鸡叫的声音;睡醒了,只听到朝阳照射在树上的影子向西斜。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春天早晨。颔联“尽道陌头寒食好
尧民图 歌谣人物接康衢,和气氤氲溢八区。 日晷悠悠才过午,周人酒诰汉人酺。 注释:尧的民众在道路上欢歌笑语,和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地区。太阳的影子悠然而过正午时分,周朝的人喝酒,汉人们开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中国繁荣昌盛的画面。首句“歌谣人物接康衢”,描绘出尧时的民间生活欢乐祥和,人们在大道上来来往往,歌声不断。第二句“和气氤氲溢八区”,形容当时社会的和谐氛围,人们相互和睦相处
【注释】 苑墙霏雨:指皇宫的宫墙。霏雨,细雨。拂春旌:拂动春天的旗幡。兴圣宫:皇帝在宫中居住的地方,又称西内。明经: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是唐代进士科的别称。奕叶:代代相继不断之意。宁馨:有才学的人。恩荣:恩遇光荣。 【赏析】 首句“苑墙霏雨拂春旌”,写刘克让归京的情景。苑墙霏雨,即宫廷中雨蒙蒙的景象,霏雨本意就是雨丝纷乱,而“苑墙”又是指皇宫的宫墙,所以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刘克让归京的时候
注释:听说东边的人在享受快乐,舞姬用锦缎和绫罗来酬谢。广文的诗书味道特别浓厚,自认为与皋比相比,冷得像冰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新安王元成赴辽阳教官时所作。诗人以乐事并的舞姬和自分的寒士相对比,表达出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全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