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注释】 王君实:指王昌龄。唐开元、天宝年间,有“诗仙”、“诗圣”之称的李白和杜甫曾与王昌龄齐名,称“李杜”,又称“李杜”。他们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西台御史”是唐玄宗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名称。唐制,御史台设三台:殿中台、监察台(御史台)和台院。监察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王之涣在这首诗里,就是以王昌龄自比,希望王昌龄像自己一样做御史大夫,去监察那些贪官污吏。“投刺”
【注释】 九:极言数量之多。重:层叠,多次。雷雨:指帝王之恩泽遍及天下。斯须:顷刻之间,片刻之间。南台:官署名,为监察御史之属。南土:南方土地。寒:寒冷。草木多:草木生长繁茂。却愁:怎的、如何。着:沾、落。霜:霜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皇帝对王伯修的恩德如同大海一般深厚;颔联写南方气候温暖,草木茂盛;颈联写南方不结霜,但诗人却担心母亲在南方生活不习惯
【注释】王伯修:即王珪,字叔文,唐宰相。南台御史:御史台的属官,主管监察百官。 【赏析】这首诗写送别友人王伯修,劝他不要喝酒,不要去听乐女的歌声,并告诫他回来后要勤于职守。诗中用典贴切,含蓄蕴藉,委婉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意
【注释】 君实:王昌龄字少伯,故称其为“君实”。西台御史:官名。唐代监察御史的别称。唐制设左右监察御史,分掌纠察百官善恶及纠正不法。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即将远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第一句:“江东日暮碧云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远方的故乡,那里的碧云已经渐渐变得阴沉起来。这里的“江东”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所在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于作者任台州通判时。王君实(名不详),西台御史,诗人的朋友,在诗中作“君”。此诗是作者送别朋友去任职途中的感怀之作。首句“原头才拜扫”,点出送行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次句“双清亭上罢吟哦”,表明王君实将要到任的地方,并说明他离开前的情景:刚刚结束了在双清亭上的吟诵。第三句“黄尘发轫关河路”,写王君实即将踏上赴任的征途。第四、五两句:“奈此骚人标致何”
【注释】: 芙蓉:荷花。秋水:秋天的江水。锦生花:比喻文采华丽如锦簇鲜花。羲献: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多应:大概。判牒:判文书。龙蛇:形容文字有神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好友王君实而作,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芙蓉”二句,以荷花自比,写其才学高华;以羲之比之,写其文采风流。“谁敢”三句,言王君实才高,故人无敢当之者,而其文才也,大概会判牍如走龙蛇。此诗语言明快流畅
【注释】 樊川:即樊子居,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居之地。西台御史:官名,唐玄宗时设置,专司监察御史事。王君实:指王之涣的友人王君实。西台:指西台门。西台门是唐代皇宫中禁苑的南门,也是皇帝处理朝政的所在之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当时安史之乱已起,国运不振。诗人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期间,因与权相李林甫不合而屡遭排挤,最后被迫外放,此诗即是其送别友人王之涣之作。 首联“樊川韦曲称闲情
【注释】 十二官街:京城的街道。 踏雪泥:形容雪大,行走艰难。 归来门巷晚凄迷:指王君实刚从官邸回来,天色已晚,门前的小巷显得昏暗、凄凉、迷蒙。 故人忽报明朝去:突然传来王君实在明天要去上任的消息。故人,老朋友;去,离开。 横玉一声春日低:形容春天的早晨,阳光初照,万物复苏,但王君实却要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王君实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王君实刚从官邸回来的情景
诗句: ``` 春闺无事不闻鸡, 睡起朝阳树影西。 尽道陌头寒食好, 卖花声里有莺啼。 ``` 注释: - 春闺无事:春天的闺房中,没有事情要做。 - 不闻鸡:没有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意味着天还没亮。 - 睡起朝阳:从床上爬起来,看到太阳刚刚升起。 - 树影西:在太阳的照射下,树叶的影子投射在西边。 - 尽道陌头:人们都说郊外的小路很好走。 - 寒食好:寒食节是春季的一个节日
【注释】 祥麟:麒麟,古代吉祥之兽。木楩(ping):一种树木名。篸(fán):笔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祝贺诗。首句说王君实“一代才子”,才华出众,可以担当重任,为国分忧。次句用“祥麟”、“威凤”等瑞兽来比喻王君实的非凡才能,表示对王的祝贺。第三句以修书笔喻王君实的文才高超,以惠文冠后篸喻其德才兼备。末句希望王君实继续努力,像孔子一样成为圣人。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