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遵
在唐朝诗人汪遵的七言绝句《桐江》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光武重兴四海宁的景象。东汉时期,开国皇帝刘秀结束了王莽篡汉后的混乱局面,重建汉朝,史称“光武中兴”,这一历史事件被广泛传颂。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光武重兴四海宁,汉臣无不受浮荣”表达了对这一历史功绩的赞扬和对后世的期许。这里的“光武重兴”指的是光武帝刘秀重新统一天下,恢复了汉朝的统治。他不仅结束了战乱,还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使得国家再次安定
咏酒二首 万事销沉向一杯,竹门哑轧为风开 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 注释: 万事销沉向一杯:一切的忧愁烦恼都随着这杯酒化为乌有。 竹门哑轧为风开:竹门在风中摇曳发出沙哑的声音,仿佛在迎接风雨的到来。 秋宵睡足芭蕉雨:秋夜的雨声如打鼓般急促,芭蕉叶上的雨水滴落,仿佛在演奏一首宁静的乐章。 又是江湖入梦来:梦中的江湖景色如画,使人陶醉其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饮酒作诗情景的诗歌
昭君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 注释: 1. 汉家天子镇寰瀛:指汉武帝时期汉朝皇帝统治的疆域辽阔,如同环绕天地之间。 2. 塞北羌胡未罢兵:指北方边疆的匈奴、羌等民族尚未结束战争。 3. 猛将谋臣:指英勇善战的将领和智勇双全的谋臣。 4. 蛾眉一笑:用来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轻轻一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以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
【注释】 五湖:指太湖。陶朱:指春秋时范蠡(字子余,号鸱夷子皮)的典故。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泛舟于五湖之上。终老不失富贵。 【赏析】 这首诗首句写平吴霸越之功,次句写高扬五湖之风,结句点明陶朱得始终之典。全诗四句,句句紧扣主题。 “已立平吴霸越功”两句,诗人先从历史的角度来赞扬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最终消灭吴国的大功绩。平吴霸越,是范蠡的功绩;而能建功立业,则在于他善于审时度势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 - “脱祸东奔”指的是逃离困境到东部。 - “壮气摧”表示勇气被摧毁。 - “马如飞电”形容马匹跑得非常快。 - “毂如雷”形容车轮的声音像雷一样。 - 第2句:“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 这里的“弹铗”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 “那得关门半夜开”意味着如果当时不听从劝告,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件发生。
杨柳枝 亚夫营畔柳蒙蒙,隋主堤边四路通。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注释:在亚夫营的边上柳树笼罩着雾气,隋炀帝的御河堤岸有四条道路相通。我攀折柳枝送给你,心里还存着一点情意。你的眉毛如新绿般细柔娇嫩,恐怕会被春风吹动而变得凌乱吧。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杨柳枝》诗之一。全诗通过描写隋炀帝的御河之滨和唐将高骈的军营之旁的杨柳景致,抒发了作者对杨贵妃的思念与怀念之情
【注释】 乌江:古称“下江”,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北岸。项羽被秦兵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势穷投降,自刎于此地乌江。后人因以乌江代指失败的战场或英雄末路的悲歌。 单枪匹马:形容一个人单独上阵或独自行动。 江东:古地区名,东临大海,包括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这里泛指南方。 【赏析】 本诗是怀古诗。诗人对项羽的悲剧结局感到惋惜,并借凭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首句从“乌江亭长”说起
【注释】 隋柳:即隋堤柳。隋堤:指隋炀帝所筑的汴渠(通济渠,又称邗沟)两岸的堤防和柳树。万树馀:形容柳树之多。夹浪分堤:指堤岸两边,水流湍急,柳树枝条交错纵横,犹如夹杂着波浪一样。 为迎龙舸到江都:指迎接隋炀帝的龙舟从江南驶来,停泊于江都(今扬州)。龙舸:用彩绘装饰的船。江都:隋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当时隋炀帝经常巡游江都。 君看靖节高眠处: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字元亮
【注释】 樊将军:指汉高祖刘邦的部将樊哙。樊哙曾为刘邦打前阵,屡建战功,后封舞阳侯,食邑一万六千户。楚营:指秦末项羽的军营。汉皇:指汉高祖刘邦。心怯:心里害怕。休兵:停战。不得将军力:没有将军的力量。日月须分一半明:形容时间短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借咏樊哙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首句“玉辇曾经陷楚营”,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率军平定了天下之后
东海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注释: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驾着小舟航行,船边雪白的浪花映照着桃花般娇艳的容颜。我本是徐福,被汉武帝派去寻仙药,结果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如今我们都是躲避秦始皇暴政的流亡之人,但这次出使异域又和当年入山求仙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