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佛桑庭下露盈盈”是起兴,以庭院中的露水为线索引出下文。颔联“旧梦难追隔水程”是写梦中的往事难以追寻,只能通过回忆来体会;“立春夜记得”是写诗人在立春之夜回忆起往昔之事,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抒发了对现实生活无法再续前缘、不能如愿以偿的惆怅。颈联“记得踏歌人静后”是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踏歌”指唱歌跳舞,这里用“踏歌声”暗指欢宴之乐,与上句的“立春夜”相照应
【注释】 番俗:少数民族的风俗。 争迎使节共欢呼,骢马前头众妇趋。 指少数民族首领迎接出使的大臣时,男女老幼都来欢呼,骑马的姑娘们簇拥在使者前面。 首顶糍盘陈野食,大官曾未识都都。 “首顶糍盘”即“首献糍饼”,少数民族首领把糍饼敬献给出使大臣;“都都”是地名,这里指少数民族首领所在的地方。 【赏析】 此诗写少数民族首领欢迎出使大臣的情景,全诗四句,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鹅筒:指鹅毛笔。红夷字:指用红色字体写的文字,即汉字。 鴂舌:指像鸟鸣声的舌头。先圣书:即圣贤之书。 何物:什么。拔俗:超俗。琅琅音韵:清脆悦耳的音调。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儿童的才华和能力。诗人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才艺和潜力,并对其表现出深深的赞赏和钦佩之情。诗中以“鹅筒”比喻孩子们擅长使用毛笔,将汉字写得工整美观;而“何物”则表示对这些孩子的赞美和赞叹之情。接着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然后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接着要对每句诗进行具体赏析,包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以及表达效果等;最后还要结合题目要求,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总结。 “东风花市远移轮,十度京华探蚤春”。这两句意思是:在东风送暖时,京城花市上已移走了车辇(即车轮),我十次进京游历,也未能找到春天的踪迹。“东风”是春天的象征
注释: - 「番俗」:指的是唐代的少数民族风俗。 - 「百果璘㻞菜市东」:百果琳琅,菜市在东。 - 「蘋㜑颜色似唇红」:描述的是苹(即苹果)的颜色。 - 「上方仙品三年别」:形容苹果的珍贵和难得。 - 「今夜清芬入梦中」:形容苹果的香气让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水果中的珍品——苹果,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苹果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诗人通过对苹果的赞美
【注释】: 等闲嫌怨:等闲,随意,不放在心上。嫌怨:抱怨。两虎何堪共怒哮:比喻两股势力互相威胁,不能相容。 全抛:全部抛弃。完赵璧:使赵国的和氏璧完整无损。只疑廉蔺是私交:只是怀疑廉颇、蔺相如之间有私人交情。 【赏析】: 这首绝句写赵王对蔺相如与廉颇的误解。 首句“等闲嫌怨且全抛”,意思是说:赵国君臣们对于蔺相如的功劳和廉颇的过错,都不在意,全都丢到一边去了。“嫌怨”“全抛”二字
注释: 重里筠笼寄海南,寺闻未减树头甘。 年时最解相如渴,玉手搓香酒半酣。 译文: 在海南用重金买的筠笼,寺庙里闻到的还是树上的甘甜。 每年最懂欣赏司马相如的才情,用手搓香酒喝到一半就醉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海南岛上的槟榔树。首句“重里筠笼寄海南,寺闻未减树头甘”中的“重里筠笼”,指的就是海南岛产的槟榔。槟榔树生长在热带雨林中,其果实成熟时,果肉可以食用,是南方人喜爱的水果之一
【注释】 枝:指梅花。 绝徼山川:指远离故土。 已老:指年岁已高。 孰为亲:指谁还能与我同饮。 椒花:指梅花。 蕙草:即佩兰,一种香草。 闲庭:庭院。 天与:上天赐予。 六街:京城的街道名,泛指南京城。 【赏析】 这是诗人除夕夜作的诗。诗人在除夕之夜,面对残烛,思念家乡,感伤身世,感慨岁月。他写这首诗时,正是在京城任官期间,所以诗中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仕途的无奈和辛酸。全诗情感深沉、沉郁
【注释】 楸村:地名,在今河南柘城西。惠鸽卵:指书信。短句:诗的短行。白鹤,鸟名,形似鹤而色白,性高洁。谢:致谢。 【译文】 每日开笼放鸽子,雪衣飘飘,海天辽阔,难以寄书。早脱雏儿的痛苦,化作诗肠的白鹤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白鹤”自喻,表达自己的心志与抱负,抒发了诗人对自由、清高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写信鸽。信鸽是人们熟悉的一种鸽子,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
【注释】 1. 番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2. 麻达:指骏马,这里特指骏马。 3. 好腰围:形容马匹强壮。 4. 凌空捷似飞:形容马跑得快。 5. 萨鼓: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洪亮,有节奏感。 6. 铿锵:形容声音洪亮有力。 7. 差:同“驰”,快速奔跑之意。 8. 赏析:此诗描写了骏马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的地位及其奔跑速度,通过描绘马的动作和声音,展现了一种雄壮、豪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