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圣
赠别李梅庵同年 客里招寻许更过,城南花药讨春多。 悲欢离合有如此,历落嵚奇无奈何。 四海与君同意气,百年相见苦蹉跎。 买山旧约终须践,拟脱朝衣制芰荷
江亭有怀王抚州秦曲靖不道登临忆别离,春悲还更比秋悲。 译文:没有想到登临江亭却怀念起王抚州,春天的悲伤更甚于秋天。 注释:不道:没有料到;登临:登上高处远望或游乐;王抚州:王抚州即王十朋(1042-1096),字国华,号夷仲,世称王右军、王右丞,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福建建安(今建瓯)。南宋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诗人。秦曲靖: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又字推官,别号邗沟居士
这首诗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首句“手栽松竹已成围”,描绘了一幅亲手栽种松树和竹子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旧日池台有是非”,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在家乡时的种种经历和感受,以及这些经历给诗人带来的影响和思考。 第三句“避地岁时殊未晚”,表明诗人虽然已经远离故乡,但仍然没有忘记家乡,依然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句“经年消息故应稀”
注释: 示我长行更短歌,六朝遗制见阴何。 示我长行更短歌,六朝遗制见阴何。 指给你看那更长的诗篇和更短的歌赋,让你了解六朝的诗歌遗制如何见之于《阴何》。 多才似汝能潦倒,世态从人作媕娿。 你才华出众却只能屈居人下潦倒一生,世事如浮云变幻无常,人应随波逐流。 北极岩疆喧鼓角,南溟归路接风波。 在遥远的北方岩石上响起激烈的鼓角声,南方大海的路上迎接着汹涌澎湃的海浪。 文章自古论时会,莫仿湘累赋女萝。
乐浪城外海云低,拜表中朝旧执圭。 大郡股肱宜擘画,神京肩背失提携。 十年教训归乌喙,百战声名出碧蹄。 灭国阴谋君未省,山前泪尽拜摩笄。 三韩解析: 1. 历史背景: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的朝鲜半岛南部的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新罗。这些部落最初因语言和文化相似而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辰韩与秦朝有类似之处,被称为“秦韩”。 2. 政治变迁:在汉朝时期,辰韩最强大
暮忆 岁华摇落竟谁知,书剑风尘未有期。 旧国春生题扇外,高城别记剪灯时。 支持薄闷寒犹在,点缀轻阴晚更宜。 浪费才情工艳体,不嫌消瘦到琼枝。 注释: 1. 岁华摇落:岁月流逝。 2. 竞知:谁也不知道。竞,竞争,争斗。 3. 书剑:指文人手中的书和剑。 4. 风尘:指战乱、奔波之尘埃。 5. 高城别记:指离别时的伤感。 6. 支持:忍受,承受。 7. 薄闷:轻微的忧郁。 8. 琼枝:指美丽的女子
寄秦曲靖树声 国士无双秦少游,周南相望祗淹留。 投荒万里疑非计,下笔千言苦未休。 从古公卿排贾谊,即今节义数田畴。 朝廷对食思颇牧,不道郎曹已白头。 注释: 寄赠秦地的友人(题解:此诗为寄赠秦地友人之作) 国家杰出的人才是无以计数的,但像李商隐这样的才子却是绝无仅有的;我与李商隐在诗歌方面的交情,就像《诗经•周南•关雎》所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然彼此相隔千里
暮上江亭望西山 江亭晚色静娟娟,灵璅森沈落照边。 乱后河山仍处处,春来花鸟自年年。 故人忆别初寒外,南雁相逢卧病前。 拟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乘兴入蓝田。 译文: 在江亭的傍晚,我静静地望着西山。江边的景色宁静而美丽。 战争之后,山河依旧,但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春天来了,花儿鸟儿依然每年如期而至。 我的老朋友,他还记得我们在冬天分别的情景,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只能躺在床上。
在解析李勤恪兴锐挽诗的意境与含义时,我们首先从诗句本身入手。诗中的“幕府承平一梦过”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感,似乎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如同一场梦幻般短暂。紧接着,“重来衰疾对山河”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再次踏入这片土地时的感慨,可能是身体上的不适或是精神上的疲惫。 进一步探讨,“中兴耆旧风流尽”可能意味着曾经那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文化已经消逝,留下的是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遗风
人日诗叠前韵再作一首 骑马京华旅食春,草堂人日又兹辰。 花前雁后归无计,雨横风狂事更新。 广武谣应同阮籍,郊居赋已示王筠。 鬓丝愁寂依禅榻,不用腰缠十万缗。 注释: 1. 人日诗叠前韵再作一首:在人日这个节日,诗人再次创作了一首诗。 2. 骑马京华旅食春:骑着马在京城中游荡,生活像春天一样短暂。 3. 草堂人日又兹辰:在草堂这个地方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 4. 花前雁后归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