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燕
注释:香气中别有韵味,天意不会让我迟到。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在香雪亭上欣赏梅花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其中,“香中别有韵”指的是梅花虽然香气扑鼻,但其中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天意不教迟”则是指梅花开放得恰到好处,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整首诗以梅花为喻,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注解】 绿云亭联: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登鹳雀楼》。 山深松翠冷:山势高耸,树木繁茂,所以显得幽静。 树密鸟声幽:树林密集,鸟儿鸣叫之声也显得幽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上鹳雀楼后即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登高望远时所见景色的幽美,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热爱生活之情。 前两句写山色空阔,视野苍茫,使人顿生空旷之感。“绿”是形容词,形容山的颜色,也用来比喻春天的草木
注释与赏析: 1. 初日:早晨的太阳。轩联:指对联,一种悬挂在门上的书法作品。 2. 池塘月: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撼:惊动。芙蕖(fúqú):荷花。 3. 波纹荡漾: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浪:波浪。 4. 晴娇:晴朗时的美丽。罗绮:华丽的丝织品。晴娇绿水洲:形容美丽的绿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5. 此联意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射在池塘上,使水中的荷花受到惊动,波纹荡漾
注释:筱园苏亭联,指苏轼在苏亭所书的《竹石》诗。东坡何所爱,指苏轼在苏亭所书写的“东山老死志”四句。仙老暂相将,指苏轼与苏舜钦、苏舜元兄弟三人同为北宋名臣之子,曾以诗文互相唱和,后因政见不合而失和。 赏析:此诗是苏轼在苏亭所书的《竹石》,表达了作者对苏舜钦兄弟三人因政见不合而失和一事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政见不合的无奈
【注释】即今:如今。雨露:指恩泽、润泽,这里指皇帝。垆:古代酒肆前用来陈列酒器的小土山。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里,把对圣上和当朝风气的赞颂和对古人的追思糅合在一起,抒发了对国家繁荣富强和个人幸福安康的向往之情
【注释】 清华厅:指王羲之的故宅,位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此诗是王羲之的一首七绝诗。 舟将水动千寻日:船儿在水面上行驶,惊动了水中的鱼群,它们纷纷跃出水面,好像有千条白线在水面上飘动。 树出湖东几点烟:湖边的树木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几点炊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历名胜古迹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舟行江上,触动水中的鱼群,引起一片白浪;次句写岸边树木,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同几点炊烟
注释:清晨的寒意中,鹤群经常围绕在三株树上;花香浑然一体,仿佛有百种香花的味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鹤、树、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句“嫩寒春晓联”以“嫩寒”形容春天早晨的寒冷,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二句“鹤群常绕三株树”,描绘了鹤群在三株树上盘旋飞翔的画面,形象生动;三句“花气浑如百和香”,则将花香比作各种香气混合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注释】:高咏:吟诵,高声朗读。应无敌:意谓没有能比得上的。苏侯: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数过:算得上是数一数二。 【赏析】:这是一首赠诗。作者在诗中称赞了李白的高才,并希望他能与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同列。诗中“应无敌”、“数过”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高度赞誉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注释】 瑞芍亭联:指用“瑞芍”作对,形容芍药花。亭:台。 繁华及春媚:形容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 红药:红色芍药花。当阶翻:指红色芍药花盛开在台阶上。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春风吹动,百花盛开,芍药花儿也开放了。它们争相向人们展示美丽的花朵,好像在向人们致意,表示欢迎
【注释】:环绿阁联:指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蓉桂生芳椒之室”句。 碧树销金谷:指长安城外的终南山(金谷)。 遥天倚翠岑:指终南山(翠岑)上的太乙山(玉真)。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议论。“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长安城(含终南山、太乙山)周围是自然和人文的宝地,有如天上的明珠,光彩夺目,耀人眼目。而长安城(含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