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祁
【解析】 此词写湖上月夜的景色和船娘的生活。全曲用“画舫”“玉奴弦索声”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用“湖面如线”“风浪渐起”等词语,渲染了一种凄迷的气氛;用“傍乌篷”“近花丛”等词语,点染了船娘的轻快、活泼、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最后以“桨声灯影慢”收尾,将整首词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全词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 【答案】 ①画舫:有彩绘装饰的船只。②绮窗:华美的窗户。③玉奴:泛指歌女
【注释】 凉月:指中秋的月亮。二分:一圆一半。圆缺:即“缺圆”或“圆缺”。繁镫:明亮的灯笼。阑珊:衰败,衰减。凤箫声:指吹奏的凤箫声。锦帷:精美的丝绸帷幕。料得:预料到。可耐:能够忍受。轻寒:微冷。 【赏析】 此词写中秋之夜赏月怀人。首句写月光如洗,明亮如秋夜;次句写月圆月缺,无人观赏;三句写灯烛渐暗,阑珊而灭;四句写自己伫立栏杆上,久久地凭栏凝望;五、六句写月色清幽,香雾满身,衣单衾薄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采桑子”、“小庭花”、“一斛珠”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本词前后阕各四句。 2.雨过散馀霞:指雨过天晴,云开雾散,夕阳斜照着残霞的美景。 3.秋满晴沙:指秋天的阳光照耀着晴朗的沙滩。 4.残红飘尽野塘花:指红色的花朵已经完全凋落了,只剩下野塘里的花。 5.潮落潮生浑不管:意为潮起潮落是自然规律,无需人为干预。 6.徙倚玉栏斜
这首诗是清末诗人黄遵宪创作的,描绘了法夷窥伺台北兵轮游奕不绝,攻燬基隆炮台,然后占据口岸,久而不退的情景。以下是逐句释义: 浩气西来白,横吹瘴海氛。(浩气西来:正气从西而来,形容正气凛然。白:白色,这里指阳光。横吹:横冲直撞,这里指侵略者嚣张跋扈的行为。瘴海氛:瘴气弥漫的海域,暗指台湾被侵略者占领) 蜃楼藏怪雨,鸟阵堕寒云。(蜃楼:传说中的海市蜃楼,这里指被风吹起的云。怪雨:奇异的雨
梦江南·西湖春游曲六首 春游好,最好段桥傍。上冢船回油壁闹,踏青人过画裙香。何处有红墙。 注释: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最令人愉悦的事情莫过于漫步在西湖的岸边。船儿在水面上轻轻荡漾,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船上的人们欢快地唱着歌,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湖边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译文:在春天里,最美好的是沿着段桥散步。船只在湖面上划过,掀起层层波纹,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无限新娇。在衡芜巷陌,柳色河桥。水窗窥倚扇,月榭教吹箫。风前一捻可怜腰。病馀黯然,柔魂易销。屏山冷,有替泪、腊花红照。 愁悄。人眇眇。心事问谁,明镜当怀抱。小苑栖萤,画楼啼鴂,换了斜阳芳草。争柰灵修故来迟,黛眉蝉鬓青蛾老。无情天,闷恹恹、一任昏晓。 译文: 新妆的娇媚,在蘅芜巷陌,柳色河桥。水窗窥视,倚扇而坐,月榭之中吹奏箫曲。在春风中摇曳着纤纤细腰。生病后神情黯淡,柔弱的灵魂容易消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要逐联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还应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全面理解诗意。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投荒厌乱湿青衫,时事阽危口欲缄”意思是:流落边荒地,厌倦了动乱的时世,我的衣服已经潮湿了;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我想张口却不敢开口。投荒厌乱:投荒
【注释】 日日:天天。兰桡(ráo):用香木做成的船桨,这里指小船。 客程:旅途中的时间。 越山青:指山色如青。 箫管: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的声音。 三更:一更到五更,共五个小时。 罗帐:丝织品制成的帷帐。 柁楼:船头控制方向的建筑。 梦初醒:刚刚醒来。 潮声:潮水涨起时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历途中所作。词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声音,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感事 百万金缯遣议和,宁资兴国助天戈。 叩关互市寰中遍,袖手观兵壁上多。 几见珠盘坚誓约,徒劳玉斧划山河。 插霄铜柱知谁建,异代犹思马伏波。 临淮部曲恣逍遥,坐使狼烽偪蓟辽。 喋血取污园庙土,发祥应念祖宗朝。 中原割地臣真辱,暮气行军寇自招。 犹幸西邻同责让,不令虏马踏云骄。 全局难争一着棋,竟将险塞弃华离。 田横誓众存孤岛,仓葛呼天树义旗。 久隶皇图思禹奠,复沦戎索泣周遗。 空拚万井涂膏血
旧藏顾西梅,长亭送别画扇。 效红友体,玉骢嘶,油壁待,情似连环,解。 握手临歧分手快,絮语丁宁,再。 掩离觞,拈宝带,欲决归期,改。 梦里寻君何处在?楼外青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