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
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注释:春天日渐长,春色宜人,江山如画,草木葱郁芬芳。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注释:江水碧绿,水中倒映的鸟儿更显洁白;群山青翠欲滴,花朵仿佛燃烧般鲜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朝老的《句 其二》。诗的前两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展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后两句“江碧鸟逾白
其五 谁与为邻?天涯的尽头。分出青丝,插在发髻上。我长在人间,画着翠峨。 注释解释: 1. 谁与为邻:谁是我的邻居? 2. 天涯的尽头:指天边的尽头。 3. 分出青丝:将头发分成两段。 4. 插在发髻上:把头发插在发髻上。 5. 我长在人间:我在人间生活。 6. 画着翠峨:画出翠绿色的山峦
【注释】 龙蹻:传说中仙人修炼的术法。真人:指得道的人。长生:指延年益寿。龙蹻术:传说中的仙人修炼之术。可:能。可笑:值得讥笑。战争:这里指的是与世无争的生活。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理解,认为真正的修道者并不需要通过战争去求得长生,而是应该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通过修炼达到长寿的境界。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此诗人的这种行为也被视为是“可笑”
注释: 昔乃荆棘荒,今为蕙兰袭。 荆棘荒废的旧地,现在已经长满了芬芳美丽的蕙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时间变迁、自然更迭的诗。诗人用荆棘荒废、蕙兰盛开的对比景象,表达了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的自然哲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自然更替的深刻感悟
【注释】: 1. 千年黄鹤无消息:黄鹤楼是古代名胜,相传三国时建业(今南京)都督周瑜曾在此题诗。后以“黄鹤”为诗篇的代称。 2. 空:虚寂空旷。 3. 万里秋:形容秋景之广阔、之辽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黄鹤楼上眺望远方,触景生情而写的。首联写楼中人望眼欲穿,盼望着友人的消息。颔联则写远隔千里的江天景色,以及由此而生的寂寞感。诗人以“黄鹤”自喻,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情关切
【注释】嗣:继承。胜诛:胜过杀。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当时唐王朝与叛军作战,处于守势,而吴楚诸军则乘虚进攻,诗人对此感到愤慨不平。全诗以“高”字统摄全篇,首句就突出了“高”字,“高光”指朝廷军队的威风和斗志。次句写朝廷军队虽能战,却屡遭失败,不能取胜,所以有“岂胜诛”之语。 【译文】 朝廷的军队威风显赫,但屡次被打败,岂能轻易取胜
注释:在广阔的湖面上,万顷碧波看不到尽头。在远处的山峰上,只有一块孤石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清晰。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诗人用“万顷碧波看不尽”来形容湖面的广阔无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而“一拳孤岫望中明”则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孤傲、清高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它通过描绘广陵古城和吴蜀国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陪孙之翰太傅》: 陪同孙之翰太傅。 2. 龊龊古之人,伤心广陵废。 (注:龊龊形容人的心情郁闷,古之人指古代的人。广陵废表示广陵被废弃了。) 3. 遂弦芜城歌,半夜一挥涕。 (注:遂弦芜城歌指的是创作了一首关于广陵的歌
诗句原文: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 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 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 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 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 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 六代凭形势,群雄死寇雠。 凄凉帝子宅,浩荡祢衡洲。 万里浮云暮,千年故国愁。 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 注释翻译: - 渺渺洞庭野: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无垠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 萧萧黄鹤楼:描写了黄鹤楼的壮观和它伴随的萧瑟氛围。
这是一首描绘白帝庙的古风诗。诗人通过对白帝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孤山捍江口,上有白帝祠。 孤山(一座位于长江边上的山)护卫着江口,山上有白帝祠(供奉刘备的地方)。 横视天下险,万流皆俯窥。 从高处俯瞰,可以见到天下的险要之处,万条河流都在那里低头观望。 古殿锁神物,悲风出阴帷。 古老的殿堂里锁住了许多神灵,悲凉的秋风从阴暗的帐幕中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