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二韵 圣学天攸纵,宸文日又新。 因摛镂牙管,分赐挈囊臣。 玉几翻经暇,瑶宫锡宴辰。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丝纶。 才赏唐词客,人称贺季真。 开编掇风什,洒翰落霜筠。 楷法前无古,书评妙入神。 良惭孤陋甚,获对宠光频。 得异登床诮,藏过韫椟珍。 护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职幸联簪笔,忧常念负薪。 惟勤黄卷业,仰答大君仁。 注释: 1. 圣学:指皇帝的学问或学问修养。 2. 宸文
这首诗是元日鸿庆宫朝拜二十韵,作者不详。这是一首描绘皇帝在鸿庆宫进行朝拜的诗歌。诗中描述了皇帝在鸿庆宫进行的朝拜活动,以及皇帝对于这次朝拜活动的期待和心情。 “上国房心次,仙都太紫微。”这两句描述的是皇帝所在的国家,也就是中国的首都。这里的“房心”指的是北京,因为“房”字在这里代表房子,而“心”则代表了中心或者核心。而“仙都太紫微”则是形容这个城市非常繁华,如同仙境一般。 “璧门开仿雉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晓日”点明时令为清晨,“霁”即晴。“华林”是京都地名,指京城的园林;“物色新”指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颔联写皇帝下诏举行慈惠宴,以表彰文彦博的功德。颈联写文彦博受到朝中大臣们敬仰。尾联写皇帝对文彦博的褒奖,以及文彦博的德行和仁爱。 【答案】 译文:清晨阳光晴朗,京都园林一片生机。皇帝下诏举行慈惠宴,表彰文彦博的功德。衮冕的三川客,杯觞四府的臣,献酬同饱,恺乐尽含醇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人。他在诗中提到了“阳孝本”,可能是一个名字,但具体信息不详。另外还有“翟家湾书院”和“南阳人”,这些词在宋代也有特殊的意义,但在这里它们更可能是指地名或人物名。 下面逐句解释这首诗: 谩夸三岛冠灵鳌 - 这句话的意思是“徒劳地夸耀三座岛屿位于灵鳌之巅”。三岛通常指的是中国的三个著名群岛,分别是台湾、海南和福建的鼓浪屿
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苏颂咏游天竺古寺之佳作 槛前常有施生台,窗隙都无野马埃。掩室道人偏得意,经年未省入城来。”此诗由宋代著名学者、政治家苏颂所作,描绘了他在一次与友人同游天竺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简洁的四句话,生动地展现了寺庙的古朴与宁静。 诗句解析如下: 1. “槛前常有施生台”:这句描述了天竺寺前经常设有的施生台,可能是为僧人或信徒提供施舍和祈福的地方。 2.
注释 霰雪,指下雪。为霖,降雪不止的意思。浃(jiá)旬,一个半月。江湖清气压冬温,意思是冬天的天气却像春天那样温暖。应时,符合时节。岂是,岂不是。诚能感,真诚地感应。易画坤,八卦之一,象征大地。这里比喻农业。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安上弟的幕僚,当时作者在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县)。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吉州地区连日雨雪后对天公表示感激之情之作。 首句“霰雪为霖近浃旬”,是说下雪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注释】 1. 和安上弟:即和凝。安上,字安上,是唐代诗人和凝的弟弟,以工诗著称。 2. 雪中:指冬天。 3. 介亭:地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境内。 4. 滴沥泉池乱蕊珠:指雪后泉水从池中涌出,水花四溅如蕊珠。 5. 悠扬僧壁点赪糊:僧壁上的佛像被雪映衬着呈现出淡淡的红色,宛如用红色的染料画上的。 6. 登高偏见远山好,万瓦参差篆玉符:登上高处眺望远处的群山,看到层层叠叠的屋顶
【注释】新馆:指新近修建的驿舍。引弓:指拉弓射箭。风俗,这里指当地的风俗习惯。清溪:清澈的溪水。白沙:沙滩上的沙子。编户:古代称户籍编制单位。“一里为井”,五家为邻,十家为里,五十家为乡;四乡为县,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万户,万户以上为封疆。隔山:指远处的山。两三家:形容稀稀落落的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新馆时有感而发的咏古之作。首句写驿舍的简陋和客居的艰辛。次句写诗人对当地风俗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是叶梦得为好友希虞所做,希虞在一次同游天竺寺时,叶梦得即景作诗一首。 蜡屐终朝践石苔,飞鸢不动绝尘埃。 片云忽作人间雨,尽道灵山应祷来。 注释: 蜡屐(jiē jī):用蜡制成的鞋。 终朝:一整天。 践:踏着。 石苔:指苔藓,生长在石头上的草,这里指苔藓覆盖的石头。 飞鸢:指风筝。 绝:断绝、消失。 片云:形容像一片云一样的薄雾。 应祷:应该祈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全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形近字。 【答案】 译文:江天苍茫,万物复苏;四下望去,茫茫尘海。但怪那大道上已长出三尺多高了,哪里知道有隐者住着。注释:“惨淡”指苍茫。“物华新”指万物复苏。“玉尘”,喻指尘埃。“闭户”指隐居。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郊外偶见一高人隐居之地,便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