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庠
注释: 去止书三箧,归亡酒一鸱。 离开时携带书籍装在三个木箱里,归来时却只带回一只死鸟。 译文: 离开时携带书籍装在三个木箱里,归来时却只带回一只死鸟。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三箧”(三个木箱)与“一鸱”(一只死鸟)为喻,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首句“去止书三箧”,描绘了作者离去时的情状;第二句“归亡酒一鸱”,则表现了作者归来时的心境。两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释翻译为:惭愧自己没有像扬雄那样的三箧安世书,只是胡乱地沾沾自喜。 赏析:此诗写自己愧于有才而无所作为的感慨。首联两句说自己虽然有些学问,但与扬雄比起来却差得很远。颔联两句说自己虽然有些才气,但却没有能够施展出来,只好在酒后胡乱地发些牢骚。颈联两句说自己惭愧自己没有像扬雄那样的三箧安世书,只有那酒囊一樽罢了。尾联两句说自己只是胡乱地沾沾自喜而已。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不满
注释:这些人活着,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不是管仲、萧何能比的。 赏析:《咏史》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人以议论之语发端,指出了历代王朝都重视重用贤人,来巩固和繁荣国家的。“斯人活国计,不数管及萧”两句,诗人认为,这些人活在世上,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他们的贡献,不能与管仲、萧何相比
注释:不要说贫困和疾病只有三件衣物,我已经准备了借书的物件,没有借不到的书。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自励诗。诗人面对困境毫不气馁,反而更加自信地表示自己并不因贫穷和疾病而感到忧愁,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诗人用“已办借书无一鸱”来形容自己的学识渊博,不怕困难。他自信地向人表明,即使身有疾病、贫穷,但他有丰富的藏书可读
注释:只见那位金华的仙人正在交谈,他的笔下充满了丘壑之景。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仿佛看到了一位仙人在与自己交谈,他的笔端流淌着丰富的丘壑之景。这种描绘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诗意和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菩萨蛮·年时忆着花前醉年时忆着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麦浪卷晴川,杜鹃声可怜。 有书无雁寄,初夏槐风细。家在落霞边,愁逢江月圆。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现实的感慨。"年时忆着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回忆了过去与花共醉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只能独自品尝花落的寂寥。"麦浪卷晴川,杜鹃声可怜",描绘了一幅麦田翻滚、江水流淌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有书无雁寄
注释: 浮天阁其一:浮天阁之一,指《浮天阁诗》。 臞庵主人:作者自谓。臞庵,即僧居的草庵。 回栏:曲折回环的栏杆。飞阁:高耸入云的楼阁。 沧湾:大海或沧海。 雁行落:大雁成行列地飞翔。 万顷:广阔的田野。穿云还:穿过云雾而归。 百年:一生的时间。付鸟翼:比作鸟儿的翅膀。 未暇:来不及。着脚:停息。鸳鸾间:鸳鸯和鸾鹄之间。 径须:一定要。呼酒:呼唤酒杯。浇磈磊:消解心中的烦闷。磈磊,不平之意。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冈的兼怀后湖所作,全诗如下: 短船谁泊蒹葭渚。夜深远火明渔浦。却忆槿花篱。春声穿竹溪。 云山如昨好。人自垂垂老。心事有谁知。月明霜满枝。 注释: 1. 短船谁泊蒹葭渚:谁的小船停泊在那芦苇丛中的小洲上?蒹葭,即芦草,多生长在水边,此处泛指水边草丛。渚,水中的小岛。 2. 夜深远火明渔浦:夜色已深,灯火通明如同明亮的渔光。渔浦,指河流入海的地方,此处借指捕鱼之地。 3. 却忆槿花篱
注释:江云层层叠叠地遮住了鸳鸯的渡口,江水无情地流到薄暮时分。归帆刚刚张开,苇边便起了一阵风,客梦不禁被篷背上的雨打醒了。 在湖中洲上,花儿不解风情,无法留住行人居住,只有无尽的愁思。白沙烟树在有无之间,雁落沧洲何处去?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画面。开头两句写景,“江云”三句写景,“归帆”“鸥梦”两结写意。“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这两句写出了船帆初升、江风徐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注解进行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积累和理解。“草堂”是杜甫在成都所筑的草屋,这里借指自己的居所;“笛弄松江明月”,意思是说笛子吹奏着江南清冷的月色;“蓑披笠泽归云”,意思是说蓑衣披上,头戴笠帽,像云彩一样飘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