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注释】 偈颂:一种以韵文形式表达佛教教义的诗歌。一百二十三首:指《大正藏》本《佛说偈颂集》中收录的偈颂诗共一百一十三首,后因《大正藏》重编,故又补充了十首。少方便:指菩萨为众生利益所付出的微小努力。拳头如掣电:形容菩萨的神通广大。千眼,比喻菩萨具有众多的眼睛。无摸索:即没有迷惑、不动摇。千耳:比喻菩萨具有众多的听受能力。长安:指代京城长安。 【赏析】
【注释】春风:指春天的风。箭、膏:都是名词。比喻春风吹拂如箭,春雨滋润如膏。旷劫:极长的时间。丝毫:形容很少一点。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春风吹拂和春雨滋润这两个特点,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好。“春风似箭”,是说春风像箭一样快;“春雨如膏”是说春雨像油脂一般滋润着大地。这两句既写风,也写雨;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同时又寓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后两句是对全诗的总括
【注释】 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指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诗的总集。 2. 偈(jié):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意为“赞”,又称“偈子”、“偈言”。 3. 其四十八:这首诗是《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第四十八首。 4. 万户千门:泛指众多的门户。 5. 到者稀:指前来拜访的人很少。 6. 一挨一拶(zhuó):形容人们受到严厉的训斥或责骂。 7. 临时:指事情发生时或紧急关头。 8. 威音那畔真消息
注释:五月端午,是荐福、直举等活动的日子;而诸方书符咒土,则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驱赶邪祟、祈求平安的活动。 风从虎兮云从龙,千妖百怪自潜踪。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风吹起的时候,就像是虎威凌厉;当云卷起来的时候,就像是龙飞九天。那些千奇百怪的妖怪,也都被这自然的力量所震慑,悄然无息地消失不见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人们在各种活动中驱除邪恶、祈福平安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
【诗句解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四十一:“有解有结,虚空钉橛”,意思是说,那些能够解开和解决的人,就如同虚空中的钉橛,他们的存在就像一根钉子一样坚固。这里的“解”指的是解决问题或者理解问题,而“结”则是指解决问题或者理解问题的方法或者是方法本身。 “无解无结,咬著生铁”,意思是说,对于那些无法解开和解决的人来说,就像是咬住生铁一样,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打破这种困境
【诗句】 海上争驰老柏庭,生憎佛祖长无明。 蓦然打个翻身转,依旧龙门一派清。 【译文】 在海上竞相奔驰,如同年迈的老柏树在庭院中争斗,我厌恶佛祖总是无法开悟,总是深陷迷茫。 突然之间,我像一只鸟儿一样,猛地打了个翻身,转身回到了龙门,那里的清流依旧如初。 【注释】 1. 海上竞驰:形容在海洋中激烈地竞争或争夺。 2. 生憎:这里的意思是“非常讨厌”。 3. 佛祖
【注释】 今朝:指今天。旧公案:旧的佛经、经典。 一灯(dēng)百千灯:一盏灯光,可以照亮无数盏灯光。比喻众师之教皆从一心发。 威音:佛教语。谓佛法之威力。 中人:指有佛性的人。 【赏析】 此偈颂为禅宗临济宗门下黄檗希运禅师所撰,以“一灯”喻佛心,以“百千万灯”喻众生之迷妄心,以“草头边”、“威音那畔”喻众生之根性,以“相逢若是个中人,终不随他光影转”点明“佛性常在,万法唯心”。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荐福住院,事事成现”:这句话描述的是寺庙中供奉佛祖的场景。在寺庙中,人们会为佛祖或菩萨献上香烛和供品,以此祈求佛祖或菩萨的庇佑和加持。这里的“荐福”指的是为佛祖祈福,而“住院”则是指供奉佛祖的地方,如佛堂或佛殿。“事事成现”意味着一切都能够顺利实现。 2. “露柱灯笼”,三门佛殿”:这句话描述了佛殿的结构。佛殿通常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入口
注释: 哭不彻,笑不彻,倒腹倾肠向君说。 指悲痛到极点,哭泣不止,笑也笑个不停,将心中所有的痛苦全部倾泻出来。 父子非亲知不知,抬头脑后三斤铁。 即使知道父亲是自己的亲父亲,也仍然感到陌生;抬头一看,脑后有三斤重的铁。 赏析: 这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失去亲人后的极度悲痛之情。诗中“哭不彻,笑不彻”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极度悲伤中的无奈和无助,仿佛要将心中的悲痛全部倾泻出来一般
注释 仰面不见天:仰面,向上看。 低头不见地:低头,向下看。 吃饭了噇眠:吃饭、睡觉是世俗的事务。 圣谛第一义:佛教中指最高的真理,即“空”或“无”,这是佛教的最基本的教义。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关注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道理。诗中的“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更高更远的东西。而“吃饭了噇眠,圣谛第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