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注释】 ①达磨:指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②九年:一作“九年面壁”。③二祖:指慧可、道信。④立雪:指弘忍大师。⑤三人:指慧可、道信和弘忍。⑥龟成鳖:比喻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⑦顽铁钝铁:比喻人从粗俗变高雅。⑧此两句意:他们三人的证悟,就像一只龟变成鳖一样。⑨一块:指顽铁。⑩钝:不锋利。 【赏析】 这首诗是颂赞慧能与弘忍两位大师的。慧能是禅宗六祖,他主张“顿悟”,强调“见性成佛”
这首诗的翻译可以是:“杀人的刀,救人的剑。那吒的眼睛,金刚的正焰。咬定牙关,一片赤心。” 关键词释义: - 偈颂:这是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诵读和解释佛教教义。 - 那吒:在佛教中,那吒是天龙八部之一,代表力量和勇猛。 - 金刚正焰:金刚是佛教中的三宝之一,代表坚固和纯净。正焰则表示火焰的明亮和热烈。 - 咬定牙关:形容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 赤心:形容忠诚和纯洁的心。 赏析:
【注释】莫莫:佛教语,意指无明。大海干枯:比喻修行人心境已到极点。须弥倒卓:指须弥山倾倒。须弥山是印度的一座大山,高耸入云。逆行顺行:指修学佛法时,应随顺自己的本性去修行,不应拘泥于形式。将错就错:指在修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差错,但只要心地纯正,就能将这些差错转化为善因。明眼衲僧休卜度:意指有悟性的人不会去迷惑别人,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他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意
【注释】 长珊瑚:即珊瑚树。 太虚:指宇宙空间。 受用:享受,享用。 【赏析】 这首偈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佛教诗歌。此诗以月喻佛,将月的光明与广大无垠的宇宙相联系,认为宇宙万物同得其益,都归结于佛性本无。全诗意境高远、清新明净。 译文: 明亮的月亮挂在长长的珊瑚树上,一片风光照耀在广阔的宇宙中。大地上的众生都同样地受到它的好处,其实佛性本就没有任何东西
诗句:十五日已前取不得,十五日已后舍不得。 译文:十五号之前得不到,十五号之后又舍不得。 注释:本诗中的“十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五号,这是中国农历的一个重要日子,象征着圆满和完整。诗句表达了一个人在这一天前后对某种事物的强烈渴求与无法得到的痛苦感受。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十五号的前后变化,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重要时刻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人们渴望在某一刻得到某种东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原所作的偈颂。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我们来看第一句“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这里,“日可冷”指的是太阳虽然炙热,但是无法破坏真理;“月可热”指的是月亮虽然清冷,但是无法破坏真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真理的不可动摇性。接下来,第二句“且道如何是真说”,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什么是真知呢?第三句“钵盂一日两度湿”,用了一个比喻
注释:元正是指元旦,改旦是新年,来千去万是形容人非常多。万物都在更新换代,但眼睛却看不透。把多年旧的桃核都挤破,才发现原来只是旧时的自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新年到来时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期许。诗句中的“来千去万”形象地描绘了新年的到来,人们纷纷涌向新的一年中。而“物物咸新,眼上生尘”则通过对比新旧,突出了新年的焕然一新。最后一句“分明只是旧时人”则揭示了人们在新年到来时
【注释】: 张弓架箭鱼游网:比喻人们用各种手段来追求名利。 物外安身鸟入笼:比喻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忘记了自我,就像鸟儿关进笼子一样。 生杀尽时蚕作茧:比喻人们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就像蚕在茧中一样,即将面临死亡。 如何透得这三重:意思是,人们如何才能超越生死、名利、欲望这三座大山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迷失自我,忘记生命的价值,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
诗句原文: 只个长行粥饭僧,江南江北震乾坤。 而今又却随他去,讨甚杨岐八世孙。 注释: - 长行粥饭僧:形容僧人的生活简朴,如同普通的粥和米饭。 - 江南江北震乾坤:意味着这个僧人的影响力遍及整个中国,甚至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 现在又却随他去:表示这个僧人现在放弃了过去的追求,选择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再执着于个人的得失。 - 讨甚杨岐八世孙
注释:衲僧一拶,钵盂口阔。 天下杨岐,望林止渴。 译文:和尚的衣袋里塞满了钱,钵盂口大得像碗一样。 天下的杨岐寺,人们来到这里想要解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杨岐寺中和尚的奢侈生活和人们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以及杨岐寺在佛教界的地位。诗中的“衲僧”指的是和尚,“一拶”表示衣袋里装满了钱,“钵盂口阔”形容钵盂口大得像碗一样,“止渴”表示人们来到这里想要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