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
诗句原文:铃梵声沉昼寂寥,坐看孤鹤下丹霄。 前身记是东方朔,恐有书从海上招。 注释解释: - 铃梵声沉昼寂寥:形容寺院中钟鼓之声深沉而使周围环境显得寂静无声。 - 坐看孤鹤下丹霄:独自坐着观看天空中的一只鹤向高空飞翔。 - 前身记是东方朔:暗示诗人曾有类似东方朔的志趣或经历。 - 恐有书从海上招:担心会有远方的信使带来重要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
第一句"雉堞参差锁暮云"中的"参差"是形容词,意为不整齐、错落有致。而"锁"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将暮云束缚起来。第二句"外城春水内城闻"中的"内城"是指皇宫,也就是作者所在的城市。"春水"则指的是外面的河水,在春天的时候会涨潮。 接下来是第三句,"风尘不落高僧梦"中的"高僧梦"指的是高僧的梦境,也就是僧人在梦中所经历的事物。而"风尘"则是指外面的世界,即外界的环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秋阴: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象。 积霭阴阴覆苑墙,山梨病雨叶多黄:积云笼罩着园墙,山梨树受雨水影响,叶子都变黄了。 道人:道士。 痴:愚笨,呆。 欲寻:想寻求。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青山送夕阳:青山在日落时显得更加秀丽。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色。首句写乌云密布笼罩住花园里的围墙,山梨树叶子被雨淋得发黄;次句写山梨树因雨水太多而生病,树上的叶子都变黄了
注释:草色被烟雨覆盖显得绿油油的,水阁深处春天已深望眼却感到迷茫。惆怅的是夕阳下的千古之地,青山无语鸟儿在空寂中啼叫。 赏析:此诗写春暮时节登高望远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首联点出时令和季节。颔联写登高望远所见。颈联写诗人的所见所感,以夕阳、青山、鸟鸣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沉思。尾联写诗人的心境。全诗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好诗
【注释】春过:春天过去。亨上人院:指佛教寺院。亨,地名,汉时为佛教寺院所在。生公:晋僧人竺道生(355-434),曾讲《涅槃经》七百馀言。《高僧传》称其“说法台”。落花榆荚:落花与榆树荚的细末,点深杯,即用落花和榆钱酒。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去寺院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是春季,地点在寺院里。次句写诗人在寺院中看到的场景,即寺院里的僧人正在给前来听法的人讲述佛经。第三句描绘了寺院中的自然风光
第一句:春天过了,亨上人的院子里,那些藤萝已经变得稀疏了,古老的树桩也露出了。 第二句:傍墙的高大柳树在夜晚开出了新巢,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句:我的家门虽然简陋,但是每天日落的时候,我都会回到这里,期待着听山中的僧人敲月亮。 注释: 近水疏藤 —— 靠近水的地方,疏稀的藤蔓。 古稍 —— 指树桩。 蓬门—— 形容屋舍简陋。 要听—— 期待
【注释】 都言名利不如闲:都说功名富贵比不上悠闲清静。投闲去住山:寄居在山林中。 今日僧房还不免:今天僧人也不能免俗。 人间宁是旧人间:人间难道还是从前的人间吗? 【赏析】 此诗首句说“都言名利不如闲”,意谓人们常说,功名利禄不如闲散自在。后两句写自己虽然身在佛门,但心中仍存功名之念,故说:“今僧房还不免”,即今天的僧房也不能免俗,不能忘情。末联则以否定的语气说,人世间哪能再回到过去的人间呢
```plaintext水绕灵昆苑草春,渴乌新洒近郊尘。 金舆罢幸天街静,白玉虾蟆自唤人。 ``` 译文注释 - 水绕灵昆苑:形容宫殿周围环境优美,湖水环绕着。 - 草春:春天来临,花草开始生长。 - 渴乌新洒:用乌鸦的叫声形容雨水落下的声音。 - 近郊尘:表示雨水落在地面后,尘土被冲刷得四处飞扬。 - 金舆:皇帝乘坐的车。 - 天街:指京城的主要街道,也指皇帝的出行路线。 - 白玉虾蟆
玉树新花夜夜开,张嫔风韵孔嫔才。 感恩谁似中庭鸟,解咏江南草化灰。 注释:在南朝时期,宫人的生活充满了哀怨和无奈。这首诗就是通过描写她们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玉树新花夜夜开”指的是皇宫中的树木每天夜晚都在开放,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接着,“张嫔风韵孔嫔才”则赞美了两位宫女的美丽才华。然而,“感恩谁似中庭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自由飞翔的鸟儿的羡慕,暗示了宫人的无助感。最后
贞元宫词二首 其二 石宝 诗云: 贞元法曲被宫悬,绛䌌莲冠待管弦。 惟有宋家兄弟别,各簪彤笔御帘前。 注释: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石宝。诗中描绘了唐代宫廷中的乐舞表演。诗的第一句“贞元法曲被宫悬”,描述了法曲这种艺术形式是如何在宫廷中演奏和悬挂的。第二句“绛䌌莲冠待管弦”,则描述了宫廷乐师们头戴华丽的莲花冠,等待音乐响起的场景。第三句“惟有宋家兄弟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