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疏藤换古稍,傍墙高柳出新巢。
蓬门日落归犹未,要听山僧月下敲。
第一句:春天过了,亨上人的院子里,那些藤萝已经变得稀疏了,古老的树桩也露出了。
第二句:傍墙的高大柳树在夜晚开出了新巢,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句:我的家门虽然简陋,但是每天日落的时候,我都会回到这里,期待着听山中的僧人敲月亮。
注释:
近水疏藤 —— 靠近水的地方,疏稀的藤蔓。
古稍 —— 指树桩。
蓬门—— 形容屋舍简陋。
要听—— 期待。
近水疏藤换古稍,傍墙高柳出新巢。
蓬门日落归犹未,要听山僧月下敲。
第一句:春天过了,亨上人的院子里,那些藤萝已经变得稀疏了,古老的树桩也露出了。
第二句:傍墙的高大柳树在夜晚开出了新巢,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句:我的家门虽然简陋,但是每天日落的时候,我都会回到这里,期待着听山中的僧人敲月亮。
注释:
近水疏藤 —— 靠近水的地方,疏稀的藤蔓。
古稍 —— 指树桩。
蓬门—— 形容屋舍简陋。
要听—— 期待。
《书愤五首·其五》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1. 诗句注释: - 清汴逶迤贯旧京:汴河蜿蜒穿过旧京,即现在的开封。 - 宫墙春草几番生:皇宫的墙边,春天的草又重新生长过。 2. 译文解析: - 通过描绘汴河的蜿蜒曲折和春草的重生,诗人传达了对历史的变迁及其带来的感慨。 3. 赏析与思考: - 通过对汴河和宫墙春草的描述
花落帘栊自好,水归溪涧空寒。 穷达早知有命,不须待诏长安。 注释: 花落:花朵凋零,形容美好事物逝去的景象。 帘栊:指门帘和窗格,这里用来象征家居环境。 自好:自我欣赏,自我满足。 水归:水流回归,这里比喻事物的归宿或命运。 溪涧:小溪流水,常用来比喻人的命运。 空寒:寂静而冷清。 穷达:指境遇的好坏,即贫穷与富有。 早知:早就知道,预知未来。 有命:命中注定。 待诏:等待皇帝的召见
五首其二 诗句: 新月如钩自挂,白露成珠未圆。 石枕藤床秋夜,高人不梦邯郸。 译文: 新月如同弯弯的钩子挂在天空,白露凝结成晶莹的珠子却还未完全消失。躺在石枕和藤床上,在秋天的夜晚,高士不会梦想到远方的邯郸。 注释: - 新月如钩自挂:形容月亮形状像钩子一样高悬。 - 白露成珠未圆:白露时节,露水凝结成珠,但尚未完全消散。 - 石枕藤床:用石头做的枕头和藤制的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注释: 秋天,江面宽阔,一望无际。山色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坐在船上的人被山的颜色染满了衣裳。黄蝶在花丛中独宿。林梢上红叶飘飞,好像是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 译文: 秋日里的长江宽广无边,山的颜色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坐在船上的人被山的颜色染满了衣裳。黄蝶在花丛中独自停留。林梢上红叶飘飞,好像是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远眺,后两句写近观。 开头两句“秋江一望无际
这首诗是《述祖德颂》,作者不详,但根据内容可知是晋代的作品。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述始(于皇崇祖,植义槁郊)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的功德,强调了他们的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第二部分:板荡越疆,神鸟寓巢。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如同神鸟一样,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了栖息之地。 第三部分:回翔故都,革缁正绡。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在回到故乡后,如何通过改革和整顿社会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勇敢和牺牲。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忠臣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以及对牺牲的尊重。 诗句释义: 1. 义正掩衾,泽存束书:意指正义在心,恩情如书。 2. 勇不难死,乖道乃虚:意指勇者不怕死,违背道德的人空虚。 3. 沥血褓婴:意指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 4. 长鲸巨龙,有戟其齿:意指像长鲸巨龙一样强大,拥有强大的力量。 5. 志存赵孤,即陨无悔:意指忠诚于国家
沤篮池头独望,碧水沉沉不流。 注释:沤篮,即荷叶;池头,池塘边。独望,单独地眺望。碧水,深绿的水。沉沉,深沉的样子,形容水的颜色。流,流动。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诗人独自站在池塘边,望着水面上的荷叶和远处的高楼,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篱草半成萤火,残阳却傍高楼。 注释:篱草,指门前或墙旁的草;成,成为。萤火虫在篱草间飞舞,如同点点星光。残阳,夕阳的余晖。却傍,靠近的意思。高楼
【注释】 溪水上:指溪流。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棍。林间:指树林里。几个:几个流莺。野客:隐士。关情:牵挂、关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在春水初涨的溪上,偶遇几只流莺,遂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小诗,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 首句写春水之涨。次句写流莺之啼。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野客”一词是说作者隐姓埋名,身居山林,不问世事,故云“半醒半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桃花盛开,柳树翠绿,山峰连绵,江水流淌,太阳西落。旧日的燕子,今年飞去又飞向谁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春天的景象。首句以桃花、柳树、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第二句通过对比“旧日”与“今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则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注释】:密云欲雨不雨,桃花将开未开。 日暮小楼凝望。江南燕子归来。 译文与赏析: 我坐在小楼上久久凝视远方,天边乌云密布,似乎就要下雨了;可它却迟迟不见下一滴雨。我看着桃花,想它该是快开了,可又觉得还没完全开放。 眼看天色要晚,我依然凝神远眺。忽然,一群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注译】:“三首”指这三首诗。“其一”是第一首诗的意思。 “密云不雨”,用拟人手法写天气变化莫测。“桃花将开未开”
【注释】京都:今北京。霁雪:晴雪,即初冬的雪。爽气增:清爽之气增加。崚嶒(lénɡcén):高峻不平。万壑:千山万壑。六月:夏季六月。层冰:层层叠叠的积雪。岩窦:岩洞。浑欲滴:好像要滴下来似的。石根:岩石底部。愁登:使人感到惆怅、不安。飞楼缥渺空寒外:指高高的楼阁,在寒冷的高空中显得飘渺虚无。几度凭高兴不胜:几次凭栏眺望,但心情总是不能平静。 【赏析】《西山霁雪》是一首咏赞初冬景色的七言绝句
【注释】春过:春天过去。亨上人院:指佛教寺院。亨,地名,汉时为佛教寺院所在。生公:晋僧人竺道生(355-434),曾讲《涅槃经》七百馀言。《高僧传》称其“说法台”。落花榆荚:落花与榆树荚的细末,点深杯,即用落花和榆钱酒。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去寺院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是春季,地点在寺院里。次句写诗人在寺院中看到的场景,即寺院里的僧人正在给前来听法的人讲述佛经。第三句描绘了寺院中的自然风光
玉泉东下,转逶迤,百尺虹霓欲倒垂。 石罅正当山断处,林光斜映雨晴时。 惟将远色兼天净,不恨微涓到海迟。 五老峰前才一派,可能消得谪仙诗。 释义: 1. 玉泉东下,转逶迤,百尺虹霓欲倒垂。 注释:玉泉从高处向东流淌,蜿蜒曲折。百尺高的彩虹像要倒挂下来一样。 2. 石罅正当山断处,林光斜映雨晴时。 注释:石头的裂缝恰好位于山体断裂的地方,林间的光线斜照着,映照出雨过天晴的景象。 3.
乔主事归自西山闻南屏隐瓮山皛庵漫寄一首 静倚岩扉自咏诗,岂知朝市有人知。 山林入后应嫌浅,踪迹看来颇近奇。 满目尘埃须笑我,一川风月合分谁。 苍苔白石湖边路,亦欲相寻未可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山与乔主事相遇时写给他的一首诗。全诗充满了对山林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无奈。 第一句“静倚岩扉自咏诗”,诗人坐在岩壁上,静静地吟咏着诗篇。第二句“岂知朝市有人知”表达了诗人的疑惑
【注释】 镜川:镜水,即汉之镜湖。翰长:李白号。刘谏议祠诗:指唐代李翰林(白)曾为谏议大夫崔国辅的墓题过《崔氏东山二十首》。见托:托付,委托。竟忘代致以诗谢之:我竟然忘记了替别人去写诗。竟:竟然。 【译文】 曾经让我给苍头人写诗,一笑之间空囊里却什么也没有收得着。 忘记事理的老师还像年轻时一样,写信给我殷羡也不敢沉浮。 误惊神物空中化,却愧明珠暗里投。 已向荒祠留素壁,重来须待碧山秋。 【赏析】
第一句"雉堞参差锁暮云"中的"参差"是形容词,意为不整齐、错落有致。而"锁"在这里是动词,表示将暮云束缚起来。第二句"外城春水内城闻"中的"内城"是指皇宫,也就是作者所在的城市。"春水"则指的是外面的河水,在春天的时候会涨潮。 接下来是第三句,"风尘不落高僧梦"中的"高僧梦"指的是高僧的梦境,也就是僧人在梦中所经历的事物。而"风尘"则是指外面的世界,即外界的环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