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
注释: 水南山北梵宫多,日暮钟声杂棹歌。 在南山和北山之间有许多梵宫,傍晚时分,梵宫里传出钟声和划桨的船歌交织在一起。 别有幽居松竹里,春深惟拟故人过。 另有一处幽静的住所,种满了松树和竹子,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只盼望远方的老朋友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小画四首》中的第三首。全诗通过对梵宫、松竹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水南山北梵宫多”
题小画四首 其二 石宝,字邦彦,号熊峰(真定府藁城人)。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他的诗作风格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其《题小画四首·其二》原文为:“四壁岧峣列翠屏,取凉还上望湖亭。醉来翻笑荷衣色,不及村南酒幔青。”下面是对其的注释和赏析: 注释: - 四壁岧峣:形容四周墙壁高耸、美丽。 - 列翠屏:摆放着翠绿的屏风作为装饰。 - 取凉还上望湖亭:为了凉快
山头寒瀑悬飞练,亭外平波接远天。 秋色依稀何处见,半江风雨一林烟。 注释:在山峰的顶端,有一股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垂直而下,就像白色的绸带悬挂在空中一样。在亭子外面,平静的水面上,水面与远处的天空相接。秋天的色彩似乎在哪个地方都难以辨认出来,只是看到一半的江面被风雨笼罩着,整个树林都弥漫着烟雾。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小景诗。诗人以凝练、优美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的江南秋景。前两句写山巅飞瀑
《元宵应制三首 其一》是明朝著名文学家石宝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及写作背景等方面的详细分析: 1. 诗句释义: - 火树灯山几万重:形容元宵节时的灯火璀璨,如同万层繁星,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 五云攒出绣芙蓉:比喻节日的灯光如同五彩斑斓的云朵中绽放的绚丽花朵。 - 中天一派风雷动:描绘了夜空中雷声阵阵,仿佛风起云涌,给人以震撼之感。 - 知是箫韶从六龙
【注释】 板桥:在苏州城西。 诗老:诗人自称。未还家:尚未回到家。 村舍儿童:指作者家乡的农家孩子。 雪:指雪花,这里用作比喻,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春酒:春天酿好的美酒。犹未熟:还未酿成酒。 罢吟:停止吟诵。应试:赴考。小团茶:即团茶,用茶叶和水制成,形状像团块的茶。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归隐宜兴(今属江苏)所作。 首句点明“板桥”地名,说明是诗人游访过的一个地方
【注释】 凤管:古代乐器名。鸾箫:古代乐器名。拥:簇拥。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升平:太平盛世。山呼万岁声:古代称皇帝为山,臣子称万岁。 【赏析】 本诗是作者应皇帝之召,在正月十五之夜,观灯赋诗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元宵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人民欢庆,君臣同乐的盛况,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注释】 惆怅:忧伤,怅惘。渚蘋沙草:水中的浮萍和沙地上的草木。 【赏析】 《新雁》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以雁为题,借大雁南飞北返之常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惆怅南飞又北还”点明了诗题中“又”字所指的时间,即大雁往返于南方与北方之间,而自己却无法随它们一同往返,因此感到惆怅。次句“渚蘋沙草未销闲”,写眼前所见,即在水边洲上,苹花、沙草尚未枯黄,依然保持着春天的生机
【注释】 龙烛腾光:龙形的蜡烛,光芒四射。凤吐烟:凤凰形状的香炉中烟雾缭绕。千花烂熳:百花盛开。七宝鞭:指皇帝御用的七宝装饰的马鞭。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作者扈从元宵节游灯时写的一首应制诗。诗人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盛况,抒发了对太平盛世的无限向往之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华丽,辞藻华美
【注释】井:古时井旁种树,以供人汲水。梧桐雨:唐代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此处指梧桐叶落。五更风雨:即夜半风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词,描写了作者在雨中听到风雨声的情景。上片首句写去年的梧桐树叶子已经黄落了,而今年的雨还在不停地下;次句写今夜的豆叶子已经发黄凋落了,而今晚的风雨仍在不停。这两句是说,梧桐和豆叶都已枯落,但今年和去年的雨水却一样地不停
注释 1. 江南曲:这是一首描述江南风光或江南生活的歌曲。 2. 云间甲第隐笙歌:意思是说,高楼上的歌舞声在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这里的“甲第”指的是华丽的府邸,而“笙歌”则是古代宴会上常用的乐器和歌唱方式。 3. 桥北桥南画傍多:描述了桥梁两侧以及河岸旁有许多画作。这里的“画傍”可能指的是壁画或者绘画作品,它们通常与桥梁、河流等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增添了江南地区的艺术氛围。 4. 尽说升平风雨好